修等人一律遣发。
张敞回奏宣帝,宣帝方悟刘贺不足畏忌。元康三年春,乃下诏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刘贺得封侯爵,便由昌邑移居海昏。侍中金安上上书道:
刘贺天之所弃,陛下至仁封为列侯。贺乃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
宣帝见书批准。于是刘贺虽然封侯,对于朝廷典礼不得参预,不过得食租税挂个空名而已。
又过数年,扬州刺史上奏道:“刘贺与前太守吏卒孙万世交好。孙万世曾对刘贺说:‘君被废之时,何不坚守勿出宫门,立斩大将军,竟听他人夺取玺绶。’刘贺听后急应道:‘是也,我当日失于留意。’孙万世又说:‘刘贺不久当为豫章王。’刘贺也信以为实,便应道:‘亦将如此。’以上两次言语,皆非刘贺所应言,应请究治。”有司查明是实,请将刘贺逮捕。宣帝命削夺三千户。刘贺方知自己为众人所唾弃,心中渐觉郁闷。他所居海昏本豫章郡属县,有赣水绕城,东出大江。刘贺闲中乘舟顺流东望,往往愤慨而还,后人名其地为慨口。
神爵三年刘贺身死。有司奏其子刘充国当嗣爵。充国竟死,有司复奏其弟奉亲嗣爵,奉亲又死。宣帝命有司会议,皆认为不宜再立嗣,于是除国为县。及元帝即位,又封刘贺儿子刘代宗为海昏侯,传到东汉国尚未绝,此是后话。
却说自从刘贺被废,昌邑群臣一同下狱,龚遂因平日直言敢谏,得免死刑,罚为城旦。后来宣帝即位被赦出狱。朝中公卿虽然都知道龚遂之贤,但因霍光当国最恶昌邑旧人,所以无人敢引荐,龚遂也就隐居不仕。
数年以后,渤海(今河北仓县东)郡及其附近地区发生灾荒,农民起义并起,皇室多次派兵镇压而不能平息。于是,宣帝亲自选拔能治之才。丞相、御史均举荐龚遂,此时龚遂年已七十余岁。
龚遂闻召即来,宣帝一眼望见顿觉失望。原来龚遂年纪已老,又兼身材短小,宣帝心中不免看轻。但因诏书已下未便收回成命,只得开言问道:“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将用何法息其盗贼以副朕意?”龚遂对道:“海边僻远之地不沾圣化,其民为饥寒所困,而官吏不知抚恤,今使臣前往是用威胜之,还是以德安之?”宣帝一听方知龚遂名不虚传,不觉大悦,便答道:“举用贤良之人,原欲安之而已。”龚遂接着说道:“臣闻治乱民如治乱绳,势不宜急,惟有缓之,然后可治。臣请丞相御史暂时勿用文法拘束,使臣得一切便宜从事。”宣帝许之,并加赐黄金,使其乘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