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现在看来,这部分,他做的很到位。
还有一点就是,科研是科研,写论文是写论文,实验做的好,不一定论文写的就好,这和智商没太大关系,
虽然他前世发过论文,但是和邓永华这种有经验的老人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写论文这方面,还是需要一点指导。
邓永华对周昀那是越来越满意了,再看着身后这一群活宝,摇头叹了口气。
还能怎么办呢?
都是自己选的崽,怎么滴也得教到毕业吧?
接下来常承轩和邵诗的汇报终于恢复到了正常的新生水准,都是汇报之前发的那些论文中的一篇。
汇报的磕磕绊绊,被老师突然蹦出来的问题问的哑口无言。
憋了半天也只能来一句:“不好意思老师,我没注意这点。”
对于新生,邓永华还是有耐心的,毕竟谁都有第一次,也不能要求谁都和周昀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新手保护期。
但你要是下次,下下次汇报没一点进步,那他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毕竟课题组越大,资源越多,但是相应的压力也越大。
组会结束前,邓永华还问了一句,声音中带着几分期待:“你们有谁想提前来学校的,我给你们安排一下?”
别看他问的是三个人,其实他想问的是,周昀想不想过来。
常承轩和邵诗想了一下还是拒绝了。
周昀思考了一下,还是决定过去,不过不是现在:“老师要不我过几周再过去?到时候初稿估计也差不多了。”
“可以,到时候你来之前跟我说一下。”
第一次组会就这么结束了。
其实提前去杭城周昀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他之前就对自己未来做了一个规划。
现在看来,他在科研上还是有点天赋的,未来大概就是走的学术路线,杭城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
而且除了学术科研以外,他还打算搞个科技公司,赚钱其实都是次要的,
因为当学术地位到达一定程度之后,钱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比如我国的任何一个院士,所能调动的资源如果用钱来形容,根本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毕竟再强大的资本又怎么可能和国家机器抗衡?
搞科技公司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培养人才,虽然顶尖科技的推动靠的是全球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