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各种信息,而手机可以作为一个数据处理的终端,
通过语音给盲人提示,再加上导盲杖本身,应该可以大大便利盲人出行,至少不会遇到一个台阶,都可能会受伤。
导盲杖本身的传感器以现在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实现,什么超声波测距、振动传感器之类的基本都能放到导盲杖上,甚至还能在上面整两个摄像头。
难点其实还是在手机端,首先要保证两个事情,一个是提示的准确率,第二个则是提示的速度一定要快。
否则前面有个坑,等人都踩上去了才有提示,那就是纯纯害人了。
而处理这种多模态数据,如果想要实现快速响应,光靠手机是非常难做到的,
但是如果为此搭建服务器,最终的成本还是会落到消费者身上,成本就会变高,而且哪怕是搭建了服务器也未必就能实现他想要的快速响应,
因为盲人不可能都刚好待在服务器周围,网络等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响应延迟,假如因为网络延迟导致了什么不好的后果,这也不是周昀想要看到的。
所以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要放到手机上,除了这些,也可以和一些导航app合作,据他所知,有的导航app就做了视障人士的特化。
一些手机厂商也在为手机增加更多的无障碍功能,但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有一个问题就让周昀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某些手机的无障碍功能想要启动,会需要一步步地点击屏幕,这合理吗?
就不能在激活手机的时候增加一个语音提示,直接用语音的方式启动无障碍功能吗?这是很困难的东西吗?
无非就是没想过罢了。
不过也能看的出来,社会各界对于视障人群的关注正在变多,当然,也可能只是这些公司想要博取一个好名声,但是无论怎样,至少是在行动,
基本的思路有了,接下来他要思考的就是将这个功能做成什么形式?
app?小程序?
周昀感觉都不行,因为如果想要尽可能地加快响应速度,就不可避免地需要直接控制手机的底层硬件,
而现在的app和小程序,封装都太严重,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延迟,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内嵌在手机的系统里。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优化人机交互,其实就他下午和林薇聊了聊,可以发现,
即使现在很多ai在人们眼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