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西瓜这些,都是基地农场自己种的,早上摘下来,中午就上餐桌了。”
众人取餐时,发现连餐具都透着讲究——陶瓷碗碟印着基地的logo,筷子是可降解的玉米淀粉材质,汤勺的手柄处刻着防滑纹路。一位年轻工程师端着餐盘经过饮料区,顺手接了一杯现磨咖啡,咖啡机旁的屏幕显示着“哥伦比亚豆,中度烘焙”。
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张副总看着窗外的戈壁滩,再看看眼前丰盛的午餐,忽然叹了口气:“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在部委食堂吃的,都没这儿丰盛。小吴,你们这成本可不低啊。”
吴浩给周院士夹了块蟹肉,坦诚道:“确实不低,光是每天的食材采购和运输成本,就超过三十万。但您想啊,上万名科研人员在这戈壁滩上待着,远离城市的繁华,要是连口新鲜饭都吃不上,心里能踏实吗?”
他放下筷子,语气认真起来:“我们做过调研,基地员工里,80%来自一二线城市,不少人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和便利。怎么留住他们?光靠理想信念不够,得让他们觉得‘值得’。就说这餐厅,我们的标准是‘顿顿有肉,天天有海鲜,周周换花样’,早餐有二十种粥品,午餐晚餐各六十道菜,夜宵还有烧烤火锅,全部免费。”
“免费?”几位专家同时抬头,脸上写满惊讶。
“对,免费。”吴浩点头,“不光吃饭免费,住宿也免费,水电费全免,上下班有班车,看病有内部医院,孩子上学有合作的名校分校。我们算过一笔账,一个员工在基地工作,每年能比在一线城市节省至少十万块的生活成本。”
汪良工正啃着一只龙虾,闻言含糊道:“你们这哪是办企业,是办社区啊。”
“差不多这个意思。”吴浩笑了,“基地就是个小社会,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社会打理好,让员工不用为柴米油盐操心。去年有个清华的博士来考察,本来打算只待一周,结果在餐厅吃了三顿就决定留下,他说‘连食堂都这么用心的企业,对科研肯定更上心’。”
这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气氛愈发轻松。一位来自高校的教授放下筷子,认真地问:“吴总,你们花这么多心思搞福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才吧?我很好奇,你们是怎么构建人才体系的?”
吴浩擦了擦手,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缓缓说道:“其实很简单,就十六个字——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共同发展。”
“吸引人才,靠的是平台和诚意。”他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