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
“天枢-iii“的炮管在阳光下泛着蓝黑色的光,炮身新喷涂的仿生涂层上,无数微米级的凹坑正随着温度升高而收缩,将沙粒自动抖落。林舟举着新的测试报告,防晒袖套上沾着沙尘与冷却液的混合物,报告纸页被汗水浸得发软。“抗沙涂层的自清洁效率提升至85%,“他指着一组对比曲线,“在连续多次沙尘暴模拟测试中,过滤器堵塞周期延长到原来的两倍以上。最新一批样品在实验室70环境下持续运行了三百小时,性能衰减小于5%。“
李默调试着储能系统的新模块,模块外壳上刻着细密的散热槽,灵感来自沙漠狐狸的耳朵结构,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超导线圈的温度稳定在82k,“他调出能量波动图,曲线平稳得如同镜面,“新的散热设计让储能密度提升了15%,现在能支持连续三次满功率发射。“
午后,当太阳升至最高点时,验收测试正式开始。目标是远处沙漠中的移动靶车,模拟敌方装甲集群在高温环境下的高速机动。吴浩看着战术屏幕,靶车在沙丘间划出的轨迹如同金色的闪电,而“天枢-iii“的火控系统正以毫秒级的间隔刷新着目标数据。
“发射!“
弹丸以7.3马赫的速度冲出炮管,在高温空气中划出一道扭曲的银线,尾焰呈现出奇异的青蓝色。十五秒后,靶区腾起橙色火球,监控画面显示弹丸精准命中靶车的动力舱,装甲板被撕裂的瞬间,沙尘与金属碎片形成的烟柱直冲天际。
“命中!cep0.4米!“林溪的欢呼声穿透了指挥中心的寂静,“高温环境下的空气密度补偿算法发挥作用,弹丸实际命中点比预测值还近0.2米!所有关键指标均超过设计要求!“
验收会结束时,夕阳正将戈壁染成熔金。周院士将一面绣着“沙海淬火“的锦旗递给吴浩,锦旗边缘的金线在余晖中闪着光。“你们在这个八月的戈壁上,“老人的声音带着颤抖,“用沙子和阳光淬炼出的不只是武器,更是一种在绝境中寻找生机的智慧。“
深夜的基地实验室里,吴浩盯着电子显微镜下的嗜热菌蛋白分子结构——那些像螺旋桨般的蛋白链,正紧紧缠绕在石墨烯的蜂窝状网格上。李默递过一份新的研发计划,标题是“极端环境适应性技术体系构建“,里面赫然列着将戈壁经验应用于深海、太空等场景的蓝图。
“刚才接到通知,“李默的声音带着兴奋,“海军希望我们协助解决舰载电磁炮在热带海域的散热问题,他们说咱们的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