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声音不大却穿透了会议室的沉寂,“而是技术打破了他们构建的文明等级秩序。“
吴浩走到地图前,指尖划过连接中非的光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记忆基因库''项目刚发来紧急邮件,希望我们能在下周的八篱特别会议上做技术演示。但米国代表已经公开表示反对,声称''非民主国家的技术参与会威胁文化多样性''。“
“那我们就用文明本身来回应。“林薇的眼神突然亮起来,她转向李寒,“还记得我们在敦煌讨论的''文化共鸣''系统吗?把它升级到星链的底层架构,我要让八篱会议现场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技术不是武器,而是文明对话的声带。“
微传媒地下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将温度控制在23.7,这是星链神经接口设备的最佳运行环境。李寒戴着最新款的“共鸣“头盔,眼前的全息屏上,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的张议潮出行图正在进行量子级别的细节重构。当他集中意念想象琵琶的音色时,虚拟壁画中乐伎的指尖竟微微颤动,空气中响起一阵若有若无的弦鸣。
“成功了!“年轻的工程师小王差点撞翻旁边的液态氮容器,“神经信号与壁画元素的量子纠缠率达到92.3%,比上次测试提高了17个百分点!“
林薇轻轻戴上头盔,瞬间被卷入一个由光与声构成的漩涡。她发现自己置身于虚拟的敦煌夜市,却不再是旁观者——当她伸手触碰一个卖胡饼的虚拟商贩时,对方眼中闪过惊讶的神色,用唐音说道:“这位女史可是要买刚出炉的胡麻饼?“她这才意识到,“共鸣“系统已经进化到能根据用户的神经信号模式生成个性化交互剧情。
更神奇的是,当她在虚拟空间中哼唱起记忆中的江南小调,不远处一位弹奏箜篌的虚拟乐师竟停下演奏,侧耳倾听片刻,随即用箜篌应和起来。李寒的声音从耳机传来:“系统正在分析你的声波记忆图谱,自动匹配敦煌壁画中对应的音乐元素。看到那位乐师袖口的花纹了吗?那是根据你的脑电波频率实时生成的装饰图案。“
与此同时,公关部的张雯正在对接非洲联盟的数字文化部门。她的电脑屏幕上,尼日利亚的孩子们戴着轻量化星链设备,在虚拟的长城上奔跑,他们的笑声被转化为金色的光粒,汇入“人类记忆基因库“的数据流。“我们准备在八篱会议上展示这个,“张雯指着一段视频,画面中一个非洲少女通过星链“触摸“到东国的古琴,她的手指在虚拟琴弦上滑动时,琴弦竟发出了非洲科拉琴的音色,“这就是文明共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