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空气凝滞。
“不行。”
坐在长桌首位的男人,是主管生产的王副厂长。他把jy1后续改进型的风洞测试申请推回到桌子中央。
“王厂长,我们的时间很紧。”杜宇泽开口。
“小杜,不是我为难你。”王副厂长捏了捏眉心,“厂里的小风洞,排期已经到明年六月。别说你们的改进型,就是几个成熟项目的例行测试都得见缝插针。”
“那国家级的风洞呢?hf-03或者fl-08?”沈青云忍不住问。
王副厂长看了他一眼,像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申请报告我半个月前就帮你递上去了。你知道上面怎么回复的吗?‘原则上支持,请按流程排队’。这个队要排多久,一年?两年?谁也说不准。”
老李在一旁闷声不响,这个结果他早就料到了。这就是现实,技术突破永远被资源和流程的枷锁捆着。
“也就是说,路被堵死了。”杜宇泽的结论简单直接。
“是堵死了。”王副厂长摊开手,“除非你们能自己变出一个风洞来。我的建议是,放缓改进型和轻型机的预研,先把jy1现有批次的生产任务保证好。这才是重中之重。”
“用生产换研发,等于用今天换明天。”杜宇泽说,“等到明天,我们拿什么去跟别人竞争?”
“那你想怎么样?”王副厂长有些不耐烦,“我这里没有资源,这就是结论。没有风洞数据,你们的设计就是空中楼阁。总不能拿原型机和试飞员的命去赌吧?”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
沈青云感到一阵无力。他们解决了电磁兼容的“内患”,却被风洞这个“外患”一巴掌拍回了原地。王副厂长的话虽然刺耳,却是事实。没有经过充分风洞验证的飞机,就是个飞行棺材。
“如果,”杜宇泽忽然开口,“我们可以不用传统风洞呢?”
所有人都看向他。
“你说什么?”王副厂长皱起眉。
“我说,我们可以把jy1本身,变成一个移动的风洞。”
“胡闹!”老李第一个拍了桌子,“小杜,这不是开玩笑的事!什么叫把飞机变成风洞?你想干什么?”
“这不叫胡闹,这叫飞行测试数据辨识。”杜宇泽无视了老李的激动,转向王副厂长,“简单来说,就是让飞机飞起来,通过精确控制一系列机动动作,用机载传感器实时采集飞行状态数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不见的云 作品《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第一卷 第54章 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