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泽的办公室没有窗户。
这里更像一个服务器机房。嗡嗡的散热风扇声是永恒的背景音。他坐在一张简单的钢制办公桌前,面前是三块拼接起来的巨大屏幕。屏幕上流淌的不是文字,而是代码、数据流和不断旋转、变形的三维线框。
飞行测试后的七十二小时,他没有离开过这里。
海量的数据已经被他真正的“中央大脑”——那台位于房间角落,由数十个机柜组成的巨型计算机——完全吸收。jy1那副丑陋而精确的骨架,此刻正被拆解成数以亿计的节点,在虚拟空间中反复承受着各种极端条件的考验。
新控制律beta0.8版已生成。
基于实测数据修正,失速边界预测精度提升12.4%。
尾旋改出模拟成功率99.8%。
杜宇泽没有理会这些提示。他的注意力在另外两个窗口。左边的窗口,是材料强度实验室刚刚上传的原始数据。
碳纤维复合材料平尾,三期静力测试报告。
加载至设计载荷210%,结构完整,出现可恢复性形变。
加载至设计载荷245%,铆接区出现首批永久性损伤点。
结论:结构强度远超设计指标。减重效益18.3%。
右边的窗口,数据来自发动机测试台。
高压压气机验证机,第十五轮次测试。
转速98%,增压比达到23.5,效率91.2%。
结论:核心指标全面达成。喘振裕度符合设计预期。
他伸出手,在虚拟键盘上敲击了几下。一个新的指令被下达。屏幕中央,jy1的数字模型开始发生变化。尾翼的材质参数被替换,发动机的核心数据被更新。模型周围的气动数据流立刻变得狂暴起来。
警告:现有气动布局无法完全发挥新部件性能。
警告:机身结构强度与推力增长不匹配。
“我知道。”杜宇泽自言自语。
他关掉jy1的模型,调出了一个全新的、空白的设计界面。他开始从零构建一架新的飞机。更流畅的翼身融合,更激进的进气道设计,主承力结构上,他毫不犹豫地标注了“全复合材料”。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沈青云推门进来,带进一股外界的空气。
“你还真打算在这里修仙?”他把一个饭盒放在桌上,“张厂长让你去一趟会议室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不见的云 作品《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第一卷 第56章 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