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长远村之前,提前想好的是见到楚倾眠的说辞,所以面临突发的意外情况,被迫与病床上的陈锦之会面,苏成意一如既往猜不明白她在想什么。
关键是见她苍白羸弱地往那一躺,你往往什么话都说不出口了。
那天晚上,陈锦之似乎也不想听他说什么,她只将她藏在心里的话对他说了,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也没有想过明天以后要怎么样。
苏成意在那时候才意识到,其实经历过那样一场意外,她大抵也是有害怕过的,害怕再也没法跟他见上一面。
见到楚倾眠的时候,她正被一群小孩子围着。
长远村的适龄儿童并不多,时代变化,相比于留守,更多的家长会选择克服万难,带着小孩去到城市里打工。
被留在村子里和老人相伴的这些孩子,要么是家庭条件实在不允许,要不就是单亲家庭,或者就是根本没有父母的孤儿。
因着这些境况,他们大都是非常懂事而克制的性格,很少有所谓的熊孩子。
师范大学的调研组经过研究,将长远村作为了长期支教的地点,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支教活动。
韩冰他们就是作为第一期支教老师来到这里的,所以孩子们都对此感到很新奇,城市的年轻老师们浑身上下都透露着跟村子里的人们不一样的朝气。
同行的有大四的两位师兄和三位学姐,这就是他们的毕业实习,韩冰和另一名同级的师妹则是纯粹地来体验生活,因而想要中途结束也很容易。
楚倾眠就更不用说了,她一个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支教不在她的专业范畴里。
但这样一行人,带给这个破败的山村学校的冲击不亚于小行星撞地球。
学生们原本的老师是一对夫妻,他们已经在这里执教了二十余年,几乎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这座大山。
但是因为文化水平和精力有限,这里的小孩是没有完整的学级分割的,一到四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另一个教室上课。
科目只有语文数学两门,基本上就是上午语文,下午数学。
教材资料之类的也是一本书传下来很多个人用,徐洋趴在窗口数了一下,一到四年级一共十三个小孩,书总共就四本。
教室是用稻草和土堆起来的房子,操场上唯一的运动器材是锈迹斑斑的篮球架,小孩们一下课就疯跑出来,用拳头大的橡皮球往里投掷。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