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显得整首作品不会变得过于钢琴化,从另一个方面提升了整首作品的品位。
在巴赫生活的年代还没有钢琴,他的键盘作品主要是为古钢琴和管风琴而作。
相比现代钢琴,古钢琴没有强弱变化,管风琴没有音色差异。
因而巴赫的键盘品更需要专注于音色本身,以及音乐线条间的张力渐变。
这种思路直到今天都是巴赫音乐的审美取向。
从这个角度来说,亚历克斯可以在任何公开场合表示:所有将巴赫弹得华美或弹出强弱表情都是一种自作多情。
而相反的是,现在的年轻的演奏者们总是妄图在演奏中揭示一种全新的巴赫音乐内涵,他们会不受控制的在几条旋律线上建立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层次关联,试图以此来引起注意。
往往会这么做的,都是极为懂得使用技巧的选手,就好像在前四首演奏中的01号选手。
可01号却在最后的最后,在这样一手巴赫作品中选择了最朴实的奏法,以钢琴最本真的音色奏出了流动向前的音符。
展现出了一首充满习作美感的巴赫作品,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没有钢琴的时代。
然而。
诚然如经验老到的亚历克斯,这次也看走眼了。
01号选手必须得说实话,最后一首作品可是她花费了最多心思设计的。
换句话说,此刻音乐中的每一个被听众听到的细节都是她的精心设计。
“琳琳,关于这首巴赫,我们再上最后一课。”
“一位演奏者对于一首作品的第一反应是充满直觉的,即便他想客观地来看待谱面。”
“而随着他进一步的研究联系这首作品,他就会开始担心获得更多认识,他怕这将会破坏他对这首作品最初的情感冲动。”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凭借直觉演奏是一件惊险刺激的事情,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会以何种方式结束,而且这种充满探险的演奏方式也会格外吸引观众。”
“但是琳琳你必须清楚,这是一种不靠谱的想法。”
“不靠谱的想法才会让你认为理解音乐越多,你对它的感觉就越少。”
“我们没办法确切定义一个美妙的音色。”
“这完全是我们个人的体验问题,不可否认,音色所带来的乐趣本身就具有一种几乎会使人陶醉的特质。”
“如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莫扎特别 作品《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399.带着老妈打比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