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生成为今天国内的一线指挥,依靠的就是对自身业务的一丝不苟。
年轻的时候他绝不允许自己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走上舞台。
因为他清楚舞台对于他们这种没有身份背景作为依靠的人,搞砸一次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他欣赏李安,欣赏李安对待舞台的认真态度。
而我们的孩子或许还小,意识不到他们将来或会经历什么,所以他们很难在意自己长达三五个小时练琴时间里的某几个错音。
于是到了真正的赛场上,最高级别的赛场上了,他们自然而然地因为内功不足或习惯,错音了。
可同样是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不会错音呢。
一次不会错,两次不会错,三次还不会错。
在方永波的记忆中,他所听过的车琳在公共场合下的所有演奏,基本没有出现过错音。
不是绝对没有,但是相比而言几乎可以说没有。
他知道为什么。
因为舞台上永远活跃着一类人,他们在台下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方永波可以负责地说,就是因为有车琳这个孩子,今天的赛场才算是达到了总决赛应该有的级别。
今天的比赛,只有车琳没有错音。
第二,演奏风格。
方永波在车琳来燕京前就捏了一把汗。
因为师生二人出发前,他和老魏听了一遍车琳的舞台。
他为车琳捏把汗的原因是——他欣赏的东西,或者说任何一个有过相关从业经历的指挥都会欣赏的东西——都不太容易被学院派接受。
学院派的老师多数也是从学院派里走出来的,所以对于演奏者的风格有着一种本能的苛刻。
甚至说出于群体利益考量,他们会主动排斥以外的东西。
而今天的评委席上大部分都是学院里的老师。
从风格来讲,车琳处于先天劣势。
可处在优势方的选手们带来的舞台是什么样的?
方永波以一名音乐总监的身份来评价,不客气地说,整个一条流水线,比的是谁家的做工更精细,无他。
不只是这群孩子,这十几年,一批又一批,我们培养出了几个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的职业钢琴家。
大赛选手职业钢琴家。
名校毕业职业钢琴家。
年轻的教授职业钢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莫扎特别 作品《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410.带着老妈打比赛【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