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甚至四度音程的高低都分辨不出来。”
唐小星心叹:“这就很难了。”
小车:“她的节奏感其实很好,就是对于音高没有先天的分辨能力。”
唐小星:“所以怎么办。”
对于唱歌而言,耳朵不具备分辨音高的能力就是灾难。
所谓的五音不全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
实际上深入这个问题,关键还在耳朵上。
解释这个问题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
那么暂且就让孩子们以npc身份置身一个听音游戏的场景吧。
——
第一个出场的是小车,她走到钢琴前,先后弹响两个音。
这两个音分别位于钢琴琴键的最左边和最右边。
然后关张陈三人出场,他们要来回答这两个音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不出意外,三人都能分辨出最左边的低沉,最右边的尖细。
于是大家都说第一个音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耳朵都适合学音乐。
因为这两个音从振动频率上已经脱离了正常音乐所研究的音域范畴,也无需从音乐的角度来听谁高谁低,他只是一种生活经验。
就好比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五岁的孩子基本都能从对方的声音判断出是叔叔还是阿姨。
叔叔的声音粗——对应钢琴最左边的低音区。
阿姨的声音高——对应钢琴最右边的高音区。
这两个音区只是大概的范围。
可到了研究音乐的场景下,哪怕低了半个音,那也是错音。
于是让小车再次弹响两个音,这次她选择了两个相邻的琴键。
一个中音区的do加#do,这两个音的关系就像一只手掌上的食指和无名指。
对于绝大多数而言,从听觉上这两个音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可这次的论证过程并不是来自听感上的谁高谁低,而是这两个音听起来一定不是同一个音,所以他们不一样。
重点来了。
张和阿谦经过又两次聆听比对,他们从一种本能上的感觉做出判断,给出第二个音高的答案。
而关完全搞不懂为什么第二个音高,她用尽全力也只能确定一点,两个音不是同一个音。
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以下情况,小车让二人尝试着唱这两个音。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莫扎特别 作品《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491.公正的耳朵,也是尊重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