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尽可能地集中涣散的注意力,引导那所剩无几的精力修复身体。
这个过程缓慢而痛苦。思维的噪音不断干扰,身体的疼痛持续叫嚣。但他强迫自己坚持下去,像打磨一块粗粝的石头,一点点磨去那些最尖锐的杂念,将意识收束。
时间一点点流逝。外面的天色逐渐亮了起来,城市苏醒的喧嚣开始透过垃圾堆的屏障隐约传来,汇入他脑海中的噪音海洋。
不知过了多久,他猛地睁开眼睛。
体力恢复了一些,至少不再像风中残烛。头痛虽然依旧,但已经从无法思考的剧痛减弱为可以忍受的持续钝痛。更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对“无序低语”的控制,似乎精准了那么一点点。虽然无法关闭,但他似乎能更有效地区分背景噪音和那些更强烈、更异常的思维波动了。
这或许是那场危险的“静默”连接带来的唯一好处——通过极端的对比,让他更清晰地认知了这种能力的“纹理”。
他需要信息。关于永鑫化工厂,关于苏婉清。
手机彻底报废了。他需要另一个信息源。
他的目光落在垃圾堆里一个被丢弃的、屏幕碎裂的平板电脑上。他捡起来,按了按电源键,毫无反应。但他不死心,又翻找了一会儿,找到几个被丢弃的充电宝,试了几个之后,终于有一个还残留着微弱的电量。
抱着侥幸心理,他将充电宝的连接线接到平板电脑上。等待了几分钟,屏幕竟然真的微弱地亮了一下,显示出低电量的图标!
足够了!
他快速断开连接,珍惜地利用这最后一点电量,开机,打开了浏览器。网络信号极其微弱,时断时续。
他首先搜索“永鑫化工厂”。
信息弹了出来:位于雾城北郊,十年前因严重污染和事故被勒令关闭,厂区废弃至今,多次发生流浪汉意外伤亡事件,被视为雾城著名的“不祥之地”之一。三号仓库是厂区内较大的仓储设施,靠近旧厂区的铁路专线。
典型的“收藏家”会选择的场所——偏僻,废弃,充满负面历史,易于掌控。
然后,他输入“苏婉清雾城晚报”。
她的资料很快出现:资深调查记者,多次获得新闻奖项,以揭露社会黑暗面和关注弱势群体著称。报道风格细腻深刻,富有同情心。社交媒体上的形象专业而富有亲和力。
完美得几乎无懈可击。
但陈曜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