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再次碎裂、重组。
黑暗。逼仄的空间。似乎是某个地下室。衰老了许多的李教授,偷偷借助最简陋的设备,继续着他的研究。他的眼神不再澄澈,充满了偏执与一种被背叛后的疯狂,但深处仍残留着一丝对最初理想的眷恋。
他们不懂‘静默’是关键是通向通向更和谐状态的桥梁不能让他们滥用必须记录下来真正的融合方式藏在藏在‘基石’里
他在疯狂地书写、计算,将某种重要的信息加密隐藏起来。然后,他将他最后的研究成果——或许是一份数据,一个核心公式,甚至是一小段特殊的“静默”频率编码——小心翼翼地封存进一个特制的、能隔绝感应的容器里。
最后的一幕。
永鑫化工厂还并非一片废墟,但已显颓势。李教授苍老佝偻的身影,如同一个幽灵,悄悄潜入当时尚未完全废弃的三号仓库区域。他利用自己对结构和材料的了解,在一个极其隐蔽的、靠近地下水源甚至可能是早期排污管道的地方,将那个容器深埋其中,并将其与大地某种天然的、微弱的磁场或能量节点连接起来,借助整个厂区的庞大体量来掩盖其存在。
种子已经埋下等待等待能真正‘听见’的人希望
他做完这一切,靠着冰冷的墙壁滑坐下来,眼中最后的光芒渐渐熄灭。那缕蕴含着他毕生执念、不甘与微弱希望的“静默”波动,从此便如同沉入地底的化石,伴随着他的遗骸,在此地无声地回荡、衰减,直至被陈曜在极致共鸣的状态下偶然捕捉
所有的画面戛然而止。
陈曜的意识如同被海浪冲回岸边的溺水者,猛地“惊醒”!
他依然被捆得结实,躺在冰冷的角落里。备用电源提供了昏暗的红色照明,让一切显得更加诡异。身体的剧痛如同潮水般回归,提醒着他现实的残酷。
但他不再是几分钟前的他。
那段来自李教授——那个可能是“收藏家”前期研究真正奠基人的悲惨先驱——的记忆残响,如同拼图般,为他揭示了冰山一角。
“静默”场。协会。滥用。基石。
所以,“收藏家”并非独创者?他可能继承了,或者窃取了李教授的研究,但却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将其用于残酷的“收藏”和能量提取?那个所谓的“协会”又是什么?是“收藏家”背后的组织?
而李教授藏起来的东西那个“基石”是否就是对抗“收藏家”的关键?
就在他消化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