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梭”如同疲惫的金属巨鲸,在无声的宇宙真空中缓缓漂浮,被那未知信号源发出的微弱牵引力所捕获,无助地滑向黑暗中那个模糊的轮廓。
林菲瘫在驾驶座上,胸腔剧烈起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和力竭的虚脱。警报灯大多已经熄灭——并非因为故障修复,而是连报警所需的最后一点能源都已耗尽。舱内仅有几盏应急灯散发着惨淡的幽绿光芒,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生命体征监测。寒冷,正一点点地从金属舱壁渗透进来,侵蚀着她的宇航服。
她死死盯着导航屏幕,那个原本代表未知信号源的光点,此刻已经与飞船的标识几乎重叠。窗外,那个物体的轮廓在星光的映衬下逐渐清晰。
那并非她想象中的空间站碎片或大型陨石。
它更像是一颗被人工切割过的、小行星规模的多面体结晶,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埃及岁月留下的蚀刻痕迹。其材质非金非石,在星光下呈现出一种哑光的深灰色,偶尔有极其微弱的、脉络般的幽蓝光芒在内部一闪而过,如同沉睡巨物体表下缓慢流淌的血液。它的形状极其规整,带着明显的人工造物特征,却又与人类所知的任何建筑风格迥异,充满了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这就是“星辰之眼”留下的最后遗产?一个藏匿于混乱星域边缘的隐秘前哨?
“星梭”轻轻一震,仿佛撞上了什么无形的力场,彻底停止了移动,静静地悬浮在那巨大结晶结构前方数百米处。牵引信号消失了。
同时,林菲的便携传感器接收到一段新的、极其简洁的重复信号。它并非标准通讯协议,更像是一种经过编码的能量频率脉冲,其模式与她脑中记忆的那份安全路径模型同源!
没有犹豫的资本了。林菲用尽最后力气,解开安全扣,挣扎着飘向舱门。她必须出去,必须靠近它。这是唯一的生机。
她穿上具备基本维生和推进功能的舱外作业宇航服,深吸一口冰冷的氧气,打开了气闸室的外门。
宇宙的绝对寂静瞬间包裹了她。她回头看了一眼彻底死寂、伤痕累累的“星梭”,然后启动推进器,向着那巨大的结晶结构缓缓飘去。
越是靠近,越是能感受到它的巨大与压迫感。它的表面并非光滑一体,布满了难以理解的几何纹路和凹陷。在靠近到几十米距离时,她面前的一块区域突然无声无息地亮起一圈柔和的蓝光,勾勒出一扇门户的形状。
紧接着,那片被蓝光标记的区域向内凹陷、滑开,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