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如同重伤初愈的巨兽,在寂静的星空中缓慢航行。辅助引擎的推力有限,速度并不快,但至少恢复了基本的机动能力。纳米修复单元在基准能量和“摇篮协议”持续供能下,正一点点修复着船体的创伤,如同蜗牛爬行,却带来切实的希望。
林菲不敢在一个地方停留过久。那片恐怖星云和巢穴的阴影依旧笼罩心头,那个古老存在的凝视虽已遥远,却仿佛依旧能穿透无尽空间,落在她的背上。
她设定了一个随机的航向,尽可能远离已知的危险区域,同时将修复重点放在传感器和导航系统上。她需要眼睛,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需要找到一条或许能回归已知星域的路。
在此期间,她不断研究和完善着“摇篮协议”。这项技术潜力巨大,但操控需极其精妙,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她尝试用更少的星源能量引导,激发更温和的共振,虽然能量产出率下降,但安全性大大提高。货舱里的能量晶锭和部分合金成为了实验品和能源来源,支撑着方舟的缓慢复苏。
几天后,一组远程传感器终于被修复。虽然探测范围大大缩小,精度也远不如前,但总算不再是瞎子。
林菲立刻对周围空域进行扫描。
反馈回来的信息让她有些意外。
这里并非完全的荒芜之地。传感器捕捉到了一些非常微弱的、断断续续的能量信号,并非自然形成,更像是极其古老的文明遗迹散发出的余晖。
她谨慎地调整航向,朝着最近的一个信号源驶去。
随着距离拉近,一片漂浮的小行星带出现在“视野”中。这些小行星并非天然形成,它们大多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形状,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埃,但依稀可见残破的建筑结构、断裂的轨道和早已冷却的推进器残骸。
这是一个被遗弃的、不知毁灭于何时的太空居住站或者前哨基地遗迹。
规模不大,损坏程度极高,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林菲操控方舟缓缓靠近,保持安全距离,伸出尚能工作的探测扫描器。
扫描结果令人唏嘘。遗迹的技术水平似乎并不低,但风格与星盟或“星辰之眼”都截然不同,更加粗犷和实用主义。毁灭的原因似乎是能量核心过载爆炸,从内部撕裂了整个站点。
就在扫描即将结束时,探测器在最大的一块残骸内部,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受到严重保护的独立信号源——一个几乎耗尽的应急信标,还在忠实地执行着它无数年前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