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布朗克斯的故事这两份稿件,在这几日经过助理编辑的筛选后,终于被呈上了范妮埃里森的办公桌。
而在这个“男性主导职场”的不平等年代,范妮埃里森能成为黑面具的责任编辑,自然是有两把刷子——这点从她喜欢抽烟就能看出来,性格的强势程度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范妮埃里森并不是白人,而是一个黑人!
在这个年代,要是一个女性能当上杂志责编,凭借的可能是过硬的文学素养。要是一个黑人女性能当上杂志责编那么在业务能力过硬的同时,必然也在承受着不平等的剥削。
所以,纵然范妮埃里森现在是黑面具的责编,但她的周薪只有其余责编的四分之一。
而且在回复作者和读者信件的时候,——也就是她的姓名首字母重组——来隐蔽她黑人女性的身份。
而这种歧视在她1936年机缘巧合之下,担任黑面具主编的时候更加严重。不仅她在出版刊物的刊头署名上,必须使用笔名来掩盖身份,以避免白人读者的抵制。
甚至,著名的法律侦探作家“厄尔斯坦利加德纳”,在得知退他稿件的人是范妮埃里森后,还专门回了一封信件,在范妮埃里森的退稿修改意见中写到:请转告贵社真正的编辑。
除了这种在业务方面的歧视,在整个出版行业中,范妮埃里森也无时无刻不承受着歧视。
美国的媒体编辑协会拒绝她加入协会,理由是“杂志类型不符”,可实际就是因为种族排斥。
在她1936年担任主编的期间,故事出版社的总裁名义上让她担任主编,可合同上的实际签约职位却是“临时执行编辑”,并且还在合同条款中剥夺了范妮埃里森的商业决策权,禁止她以杂志名义与广告商洽谈。
总而言之——要不是范妮埃里森拥有过硬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组稿资源,她是不可能会在这里生存下去,甚至还担任过临时的主编。
范妮埃里森呼出一团烟雾,摒弃掉心头的杂念,开始专心审阅稿件。
先是花了20分钟,她审阅完了君子。
评价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暴力小说。
超越了那种廉价、空洞的暴力描写,以情报科间谍为主角,用冷峻、硬朗的风格书写了一个兼具故事性、社会批判、哲学隐喻的爽利故事。
人物对话也是简洁有力、富有韵味,也展现出了主角的人物弧光。
在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