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是第一段。
恩尼就能从字里行间,想象出文章作者写作时是带着怎样的怒气。
他心里想着,接着往下阅读
片刻后,恩尼读完了这篇文章,然后并没有任何反应。
就一边啜饮着咖啡,一边开始看起了邮报上别的文章,比如短故事和笑话之类的,可以说是完全不在意这篇文章对他的攻击,内心毫无波澜。
毕竟,这篇文章通篇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愤怒的、幼稚的孩子在肆意宣泄情绪。
看似这篇文章很有逻辑性,可本就不多的逻辑也全被情绪所“替代”了。
这就跟情侣吵架,女方若说“你不重视我,我很失望”,可能会让人感到同情;可要是女方歇斯底里怒吼、骂脏话,那么,所有人都会觉得没有说服力。
恩尼很快看完了邮报的笑话版块,质量还可以。
不过对于他这个后世看过无数笑话,尤其是那些经典永不过时的苏联笑话的人而言,还不算很出彩。
想到这恩尼又有些遗憾可惜以现在的国际局势,美国没法刊登苏联笑话,让他满肚子的“经典”无法抒发,比便秘十天还难受。
“呜”
忽然传来细微的抽泣声。
恩尼讶异了下看过去,只见弗兰西丝竟不知什么时候掉小珍珠了,眼眶泛红,映衬在那雪白的皮肤上,就更显得通红。
眼角泛着泪花,有一两颗已经不争气的滚动在婴儿肥的脸颊上。
“嗯”恩尼沉吟了下,关切着说,“弗兰西丝小姐,有东西进眼睛了吗?”
“不,呜,只是”朱迪赶忙擦拭脸上的眼泪,吸了吸鼻子,“只是您写的这篇故事,太感人了。”
这篇布朗克斯的故事中所描绘的父爱,让朱迪想起了她去世的父亲,尤其是这几日以来米高梅公司对她的欺压,让她在睡梦中也时常想到父亲在世时对她的关心。
本来她今天来教堂是想散散心,顺便见一见恩尼里瑟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结果没想到,这个跟她差不多年纪的青年写的故事,这么感人,居然都把她弄哭了。
“哦,弗兰西丝小姐是想起了父亲吧?”恩尼自认也不是什么直男,一下就猜测到了这个漂亮女孩的心思,“弗兰西丝小姐是跟父亲居住在一起吗?”
他本来是想寒暄下家常。
结果
“呜呜呜呜”
就见弗兰西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