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是什么鬼?拉了坨大的啊。
就更别说充斥在整部小说字里行间的奇怪描写、幼稚对话、想当然的古怪设定
只能说,夸你只会害了你。
于是,恩尼毫不留情的将这部小说痛批了一遍。
而见到自己辛辛苦苦憋了一个月的小说被如此痛批。
米希很不服。
“我的描写怎么不好了?我可是学习了你的描写,难道不够简洁、明了吗?”
“太阳红红的,像一颗发光的西红柿你确定跟我学的?”
“就、就算描写不行,我这篇小说的脑洞够大吧?你的鲸歌也是这么写的!”
“是让你开脑洞不是脑子开个洞啊。”
兄妹二人在房间中争辩着,似乎每个写小说的新人都有一种通病,就是觉得自己是绝世天才,第一篇小说就能席卷文坛。也不能怪米希自我膨胀,这也算是大部分写作者的通病。
“恩尼,你的电话,是大西洋月刊的主编。”
这时,玛丽的声音传进卧室,打断了二人的争吵。
听着客厅中近在咫尺的电话响铃声,恩尼有些感叹,在家里装个电话就是方便,不用再跑楼下接电话,也不用再听邻居说那是太平洋月刊了
心里吐槽着,恩尼不禁一笑,眼看电话打来,恩尼连忙对米希说了几句软话求放过。
便走到客厅,从玛丽那接过听筒。
的确是爱德华威克斯的来电——但,是在纽约客编辑部的主编办公室打过来的。
而在爱德华威克斯打这通电话的时候,纽约客的主编哈罗德罗斯,正坐在沙发上阅读着天使稿件。
得知两大刊物的主编齐聚,恩尼没有耽搁,从阳台推出自行车、带上雨伞,就往爱德华威克斯所说的地点骑去。
一段时间后
恩尼抵达了曼哈顿的西45街25号,也就是纽约客编辑部所在的f-r公共出版公司。
走进出版公司后,恩尼被一位秘书引领着,穿过走廊,往编辑部内部深入。
这里的氛围与大西洋月刊的喧嚣截然不同,显然商业化程度更高,到处都很安静,所有人都在专注工作着,几乎只听得见打字机的敲击声和钢笔书写的声音。
主编办公室的门是开着的,秘书将恩尼带到门口后便离开了。
只见,此时一个穿着衬衫和吊裤带的男人正坐在皮质沙发上专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