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下午能讲明白的,我也只勉强讲了我所看到的格致——人如何拥有认知、又如何去检验认知?
我并非儒学家,但很多人都叫我宗夫子,望气术看的同样是人与人。”说到这里,宗正又问了一句很莫名的话,“你带表了吗?”
何考:“没有,我只带了手机。”
宗正:“手机能看时间,也算是带了。有表的话,就可以不迟到了吗?”
何考:“那倒不是,该迟到的人还是会迟到。”
宗正:“那么意义何在呢。”
这是一个很老笑话了,没想到宗正会在此时问起,何考也没有抖机灵,老老实实给了原版答案:“至少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迟到了、迟到了多长时间。”
宗正点了点头:“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有时候就像互相交接班。
假如交班时间是上午八点,你早到多长时间,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但若你晚到了,就不仅是你自己的事了。
格物则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是很多人在很多时候仍然做不到,并非是因为他们不知我再问你,这世上什么人最擅长违背法令?”
看来这位宗长老有些习惯与江长老一样,想告诉何考什么,却选择先提出问题。
何考想了想答道:“吃这碗饭的人。”
因为他老人家问的是“谁最擅长”,而不是“谁最习惯”或“谁最喜欢”,何考只能这样回答。
法令不止狭义的法律,还包括各种行政命令与行业规范、管制条例等等。吃这碗饭的人,不仅有狭义上的从业者,更包括各种法令的制定者与执行者。
他们最清楚制定某条法令的目的,其中有什么漏洞、现实中的执行情况,甚至也掌握了执行的过程。
宗正又微微点了点头:“道德原则与法令规定,世上各国都不尽相同,哪怕在同一国度,古往今来也多有变迁。
有的法令见于今却不见于古,见于彼却不见于此。
我们如何知道该怎样行事?只有当为则为。
可是何事当为,何事又不当为呢?在于格致!从无知中致有知、从已知中验所知。
以此修于行止、遇事不惑,更能自然而发、不违所知,便近乎真人。近乎真人尚非真人,仍需修为到地步方可。
我可以说得明白,它却很难做到。因为真正的大成修为,并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能力。
这是我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