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河湾农场重复而踏实的劳作中悄然过去。夏末过去,初秋来到,新知青们在老石头叔的安排下尝试了各种活计。
题外话,老孙头一直特别想让老石头叔把任映真安排去陪他一起养猪。至今未果。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晒场上摊晒着最后一批晚稻。女工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谷堆旁的阴凉处休息,手里拿着草帽扇风。
李婶捏着儿子从工地寄来的信,对着阳光眯眼瞧了半天,又递给身边的王姐:“帮我瞅瞅信上写的啥?”
王姐接过信,眉头越皱越紧:“这字写得跟蚂蚁爬似的,这臭小子,黑乎乎的写的啥,写信都不利索。”
“唉、能收到信就好,就是这字看得我眼晕,也不知道他在外头咋样了”
还在旁边编草绳的徐晓思闻言凑过去:“李婶,我念给你听。”她拿过信纸,脆生生地念信,念得顺畅,略过了涂抹处。
李婶听得直抹眼泪:“好,好,平安就好,得回信啊!别让他惦记家里。”
“嗐,回信的事好办。”难得徐晓思脸上带了点羞怯:“只是我这手字儿它也不争气,练了多少回都像狗爬的,拿出去实在丢人,都怕铁柱哥看了笑话。”
说完她扭头向周文秀,语带商量:“文秀姐?”
周文秀是这群知青中编草绳最快的一个。
可她一听,连连摆手:“可不行可不行!晓思,你快别抬举我,我字认得半箩筐,那点墨水连自己名字都写得真不成!”她一脸“饶了我吧”。
所有人饱含希望的目光落在了正在一边默默编草帽的任映真身上。
“小任同志?能劳烦你帮李婶写一封不?”
年轻人点点头,拍掉手上残留的草屑,从徐晓思手里接过小本子和铅笔。河湾农场的人们对这个新知青的印象已经沉淀成一种共识:话少,心细,做活儿学得快,不容易出问题,还有
“李婶,你说,我写。”
李婶连忙点头,心里头攒了好多话,此时絮絮叨叨地说开了:“铁柱啊,娘收到你的信了知道你平安,有肉吃,娘这心里的大石头就落地了,家里头都好着呢,地里头的苞米”
徐晓思盯着任映真瞧,后者神情专注,将李婶的长篇大论浓缩到一张纸上。
她凑过头探头一看,他还给李婶润了个色。
写完最后一个字,任映真把本子还回来:“写好了。”
“哎哟!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枝笔千斤 作品《因为太怕翻车就全点魅力值了》第59章 七零对照组:但是AB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