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接下来进行具体的岗前培训。”江芸结束了开场白,“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本届亚冬运组委会安保组的冯女士,为大家进行专业培训。大家欢迎。”
一位约莫四十岁、身着利落黑色制服、气质干练专业的女性步入了会议室。她手中拿着激光笔和一份厚厚的资料,目光敏锐地扫过在场的志愿者们。
“同学们好,我是组委会安保组的工作人员。”她的声音清晰有力,没有多余寒暄,“很高兴接下来由我为大家进行安检工作的岗前培训。你们法律系的同学,将被分配在本届赛事最重要的主场馆——红灯笼体育场,承担观众入场安检任务。这意味着你们的工作至关重要,是保障赛事安全、顺利运行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数千名观众、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重大。”
“安检工作,看似重复枯燥,实则要求极高,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冯女士打开ppt,屏幕上显示出各种安检设备的图片和流程图,“接下来,我将详细讲解人身安全检查、物品检查、安检门和手持金属探测器的使用规范、异常情况的识别与处置流程、以及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应急预案”
培训进入了实质阶段。冯女士的讲解条理清晰,专业且严格。她详细拆解每一个动作要领,强调每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手持探测器的摆动幅度和速度、遇到敏感部位如何礼貌而有效地请对方配合、不同性质可疑物品的初步判断与上报程序等等。
台下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敲击手机屏幕记录要点的轻响。女生们都听得格外认真,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恍然大悟。郑燚的笔记做得尤为工整详尽,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了重点和疑问点。
理论讲解后,冯女士带来了模拟的安检门和手持探测器。“现在,我需要几位同学上来,配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最初的尝试略显生涩。冯欣钰和韩静被点名上台时,明显有些紧张。操作手持探测器时,手臂显得僵硬,摆动不是过快就是过慢,忘记了该有的提示语,面对模拟“可疑物品”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冯女士耐心地一一纠正,但两人脸上还是露出了窘迫的神情。
接着上台的时丽雯、颜心心则冷静许多,虽然动作稍显慢,但步骤清晰,态度认真,很快掌握了基本要领。梁晓青也表现得沉着稳定。
最后上台的是郑燚。她深吸一口气,走到安检门旁。从引导“观众”站定、提示取出随身物品,到使用手持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