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丸,对小赵说,“那时候我在大学创办历史社团,天帛比我小三届,一入学就对这个社团特别感兴趣,主动来找我报名。”
李天帛接话道:“那时候老哥可是学校的风云人物,特立独行,很多人对他又敬又怕。我鼓起好大勇气才去找他呢!”
“结果一聊发现特别投缘,”陈秋铭回忆道,“天帛虽然比我小几岁,但对很多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都有独到的见解。我们先是线上交流,越聊越投机,后来我就把他拉到我和译阳、得民、广达的群里,大家慢慢就都成了好朋友。”
李天帛点头:“是啊,那时候我还在犹豫毕业后去哪里发展。老哥跟我说龙城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最后我就考上了龙城寿杨区的城管,虽然是外郊区,但也是享受到了省城的待遇。”
黎晓知好奇地问:“城管工作辛苦吗?听说很多时候会不被理解。”
小赵接过话头,语气中带着自豪:“天帛可是我们区里有名的‘温情城管’。他管理的商业街,商户们都和他处得跟亲人一样。上次王大爷家的招牌坏了,还是天帛帮忙联系修理的。”
陈秋铭赞赏地拍拍李天帛的肩膀:“我这老弟不一样,他很有温情的,对待小商小贩从来都是耐心引导。我们都是一样的人,都想要为民请命,没有大的能耐,但是有多少能耐就用多少。”
李天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老哥过奖了。其实我就是觉得,执法不一定非要冷冰冰的。多站在对方角度想想,很多矛盾就能化解了。就像老哥你当老师,不也是讲究‘因材施教’吗?”
话题又转到陈秋铭的教学工作上,他讲了几个班级里的趣事,引得大家笑声不断。黎晓知也逐渐放松下来,分享了她在钢琴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小赵则讲述了寿杨的一些民俗文化和小城故事。
四人边吃边聊,火锅添了两次汤,桌上的菜渐渐见底。窗外,阴云散去,阳光已经完全照亮了老街。
这顿午餐吃了近两个小时,最后在满足和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李天帛坚持要尽地主之谊,陈秋铭也不再推辞。
走出餐馆,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驱散了初冬的寒意。李天帛和小赵又带着他们在老街上走了一段,介绍了一些有特色的老建筑和小店。
分别时,李天帛握着陈秋铭的手说:“老哥,下次带上班里那些孩子一起来寿杨玩玩吧。虽然是小地方,但很有特色,我可以当导游。”
陈秋铭笑着答应:“一定!他们也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