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一扔,笼口敞着,能不能上鱼全看运气。
哪见过先喂鱼、再放笼的?
有说“这法子肯定不管用”的,有笑“苏长河怕不是瞎折腾”的,议论声嗡嗡的,像落在耳边的蚊子。
现在的村民没有打窝的概念,他们总想着省钱,用最糙的法子,结果鱼当然也钩不上来。
反倒不如苏长河这样,费点粮食,却能把鱼聚过来。
鱼跟人一样,也爱往有吃的地方凑,尤其是这洄水湾,水流带着食物走,不提前留些鱼饵,鱼游过就走了,哪能聚得住?
他这饵料,甜香留得住鲫鱼,腥气招得来鲤鱼,玉米碴沉底,能让鱼在这儿啃半天,正好上钩。
苏长河把最后一团饵料丢进水里,放好笼。
这样既能上鱼,又不会太多,刚好够今天卖的量,也不至于让村民觉得他藏着天大的诀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接着苏长河从背篓里拿出鱼竿,不是村里常见的竹竿,是他自己用桑树枝削的,韧劲足,竿梢细,鱼咬钩时颤得清楚。
鱼线是供销社买的尼龙线,比棉线结实,鱼钩也磨得锋利,还有崭新的浮标和铅坠,钓鱼工具一应俱全。
村民哪见过这么齐全的渔具,一个个惊奇的瞪大双眼。
有人说话了:“你瞅瞅他往水里扔那东西,还有拿着的鱼竿,哪个都要花不老少钱吧!咱钓鱼哪费这劲”
苏长河往小马扎上一坐,支起鱼竿,手搭在膝盖上,眼睛盯着水面的浮漂,一动不动。
晨雾慢慢散了,这一等,就等了小半个钟头。
水面静悄悄的,浮漂偶尔晃两晃,苏长河却连条小鱼苗都没钓上来。
有人等的不耐烦了,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招呼着要走。
“我就说吧,白费功夫!”
“白瞎那些好饵料喽!”
“钓鱼靠的是运气,哪有这么多讲究?咱回去干活吧,别在这儿陪他耗着。”
几个年轻的本就耐不住性子,听这话立马附和:“走了走了,再等下去,日头都晒屁股了,地里的草还没除呢。”
一行人吵吵嚷嚷地往回走,路过田埂时还在念叨:“看来他卖鱼挣钱,真是运气好,钓鱼的本事也就那样”
人渐渐走光了,河岸边只剩下苏长河,还有远处的赵老五。
赵老五是村里的光棍,三十多了没娶媳妇,就爱蹲在河边钓鱼,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鹭上晴 作品《重生80:钓鱼发家,我把妻女宠上天》第78章咱们都是钓鱼佬,凭啥就你不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