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标注的正确韵律参数,我们可以通过音叉频率反向推导修复公式。”
孙蕊和陈默凑过来帮忙,孙蕊用手机拍下谱子上的朱砂标记,每个标记旁都写着对应的音波数值;陈默则将这些数值录入平板的修复程序,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得飞快。当柳清月用青铜音叉敲出谱子上的“羽音”时,平板上的程序突然弹出“频率匹配成功”的提示,屏幕上错乱的数字音符开始自动调整,像归巢的鸟儿般,与原件上的标记渐渐对齐。
“最后一组乐谱修复完成!”陈默兴奋地喊道,屏幕上的古琴谱终于完整呈现,从“治水曲”的开篇宫音,到结尾的羽音,每个音符的频率都精准无误。
就在这时,服务器突然发出轻微的“嗡鸣”——此前解锁暗网核心时,守望者曾提及“非遗修复后将触发生态联动机制”,此刻文化板块的界面上果然跳出一行金色文字:“非遗档案修复完成,触发‘音脉传承’机制——古琴韵律已同步至生态监测系统,可辅助压制孢子异常。”
上官宇快速检查系统日志,发现“音脉传承”机制激活后,方舟系统会自动将古琴谱与湿地的孢子浓度监测关联:当孢子浓度超过0.3mgm时,系统会自动播放对应的古琴曲目,用380hz的频率辅助稳定孢子活性。“这才是祖父想要的‘文明平衡’。”柳清月轻轻抚摸着青铜音叉,叉身的古琴纹路在灯光下泛着微光,“技术服务于文化与生态,而不是反过来被利用。”
机房外传来脚步声,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推着两个大档案箱走进来,箱子里装着柳振庭当年捐赠的古琴实物。“这些古琴用的是临溪镇老祠堂的古杉木,木材里还保留着原始音波。”工作人员打开箱子,一把暗红色的七弦琴映入眼帘,琴身上的水脉纹与青铜音叉的纹路同源。
周雨桐将古琴贴近文化板块的服务器,琴身刚接触到机柜,屏幕上突然亮起淡蓝色的光,弹出“音波验证通过”的提示。“有了这些实物辅助,后续的数字化传承就不会再出现偏差。”她看着屏幕上滚动的非遗档案列表,从古琴谱到治水碑刻,每个文件都标注着“已校准”,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众人收拾设备时,周雨桐掏出手机,给临溪镇卫生院的小林发消息:“方舟系统已完成校准,ai诊疗系统恢复正常,你可以通知居民放心使用自来水,后续的健康数据会同步到系统,方便跟踪康复情况。”消息发送成功后,她回头望了一眼运行稳定的服务器,蓝色的数据流在屏幕上跳动,像一条奔涌的河流,连接着医疗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少火生气 作品《数据织网者:文明暗码》第 55 章 系统校准与非遗档案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