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上贴着“生态监测专用”的标签。“我们把传感器调试得差不多了,现在只要录入古琴频率,就能和湿地的五个监测点联动。”他打开箱子,里面的传感器小巧精致,顶端刻着简化的古琴纹路,“上官宇在外面装车,他说监测站的旧设备都换成新的了,还加了高清摄像头,能看到候鸟的实时动态。”
上官宇跟着走进来,手里拿着平板,屏幕上显示着湿地监测站的三维重建图:“之前康泰破坏的水质检测仪、孢子传感器都换了,我们还在东方白鹳的旧巢区附近加了两个‘声纹采集器’,能记录鸟叫的频率,要是鸟群出现异常,系统会第一时间报警。”他指着图上的绿色标记,“孙蕊昨天去湿地时,已经看到成鸟在衔树枝筑新巢,说不定过几天就能看到雏鸟。”
柳清月眼睛一亮,立刻拿起青铜音叉,将叉尖贴近传感器的接口:“我现在就校准频率,用‘治水曲’的380hz,这样传感器就能准确捕捉琴声的波动。”她轻轻敲击音叉,传感器的指示灯从红色变成绿色,平板上立刻跳出“频率匹配成功”的提示。“好了,现在只要我弹琴,信号就能传到监测站,就算我在工作室,也能帮着稳定湿地的孢子。”
孙蕊这时提着竹篮走进来,篮子里装着刚从湿地采集的水样和候鸟羽毛。她将水样瓶放在琴案上,瓶壁上还沾着水草:“水样里的孢子已经检测不到了,马超之前说的‘孢子残留阈值’,现在比安全线还低一半。”她拿起一根东方白鹳的羽毛,羽毛上曾经出现的蓝色纹路已经彻底消失,“你看,连鸟羽上的孢子痕迹都没了,昨天我还看到雌鸟在巢里孵蛋,下个月说不定就能看到小鹳鸟学飞。”
陈默扶着母亲走进工作室时,陈母手里还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用艾草水浸泡过的古蚕丝。“我今早翻了你祖父的笔记,上面说古蚕丝要先用艾草水浸半个时辰,再晾干才能缠弦,这样弦的韧性好,还能防虫。”陈母坐在周雨桐旁边,打开布包,蚕丝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当年你祖父帮镇上的人修琴,都是用这种方法做弦,他说‘好弦才能弹出通人心的声音’。”
柳清月听着陈母的话,立刻找来瓷盆,倒入提前煮好的艾草水,将古蚕丝放进去浸泡。“陈阿姨,等我缠好新弦,第一个弹‘治水曲’给您听。”她指尖搅了搅盆里的水,艾草的清香混着蚕丝的气息,在房间里弥漫开来。周雨桐掏出手机给数据中心发消息:“麻烦在方舟系统的文化板块预留‘古琴韵律库’,我们要把‘治水曲’的音频传上去,让更多人能通过琴声参与生态保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少火生气 作品《数据织网者:文明暗码》第 56 章 古琴工作室的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