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先帝耶律璟报仇,为原南院大王耶律挞烈报仇,这无疑是树立耶律贤这个新帝威望的最好机会!
当然,这里面未必就没有情报战的因素。
大周皇帝这么长时间没有露面,太子监国,这种消息定然是会传到辽国的
而如果真的被辽国与汉国得逞,那刚收复的幽州、涿州可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纵使有大名鼎鼎的侍卫司都指挥使李重进镇守幽州,只怕也是无济于事!
因此,内阁不敢随意票拟,太子也“不敢”妄下定论,当即便召集满朝文武商议对策。
经过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口水战,以王著、王溥为首的一批文官,以及绝大部分武将,全都建议立刻让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立刻集结重兵,北上拒敌!
而以魏仁浦为代表的一小部分文官,则担心之前北伐消耗太大,如果贸然出兵,只怕后勤难以跟上。
至于,杨徽之、郑起为首的极小部分人,则建议让韩通带兵北上,他与留在幽州的李重进本就是侍卫司的一、二把手,配合起来也会更好
若说大家都是为了国事,这自然是真的!
但要说有没有私心,那肯定也是有的!
最起码郭宗训就有着非常大的私心!
但他要的就是这个局面!
历史资料记载得很清楚,赵匡胤这次陈桥兵变就是通过辽国入侵边境的假消息才顺利将队伍带出去,也才能发动陈桥兵。
而且,幽州一战后,辽国同样是元气大伤,不可能这么快就又能集结重兵入侵大周!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个消息一定是假的!
而更让人玩味的是,满朝文武,除了魏仁浦与范质等人提过要先核对情报,剩下的人几乎都没有想过要先核对消情报的真伪!
难道这些人的军事敏感度真的这么低吗?
不可能,除了王著、杨徽之、郑起是自己安排的,剩下的这批人中,只怕除了陶谷等人,还有不少是他赵匡胤的人脉!
最起码历史上赵匡胤能团伙能捏造这个假消息,就证明他们的人脉绝不少!
范质肯定不是,魏仁浦也肯定不是,至于王溥,难道这家伙还没有与赵匡胤划清界限?
不应该啊?
他可是个人精,难道还看不出自己与赵匡胤已经是针尖对麦芒了吗?
都这个时候了,他还要站在赵匡胤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