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德国,初夏的阳光带着几分慵懒的暖意,空气里浮动着青草和远处河水的清新。
波鸿,这个据说只拥有38.7万人口的小城市,此刻在他们面前展露的,是一个略显萧瑟的、仿佛被时代列车匆匆甩下的小镇边缘车站。
路明非扯了扯身上那件已经被汗水打湿了一小片后背的廉价纯棉t恤,感觉自己和这明晃晃的日光、以及眼前这个被晒得有些发蔫的破旧车站一样,都透着股懒洋洋的颓废。
他身边站着楚子航,一件质地优良的浅灰色亚麻衬衫,袖口整齐地挽到手肘,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下身是卡其色休闲裤,整个人干净清爽得像是刚从空调房里走出来,与站台上剥落的油漆与锈蚀的铁椅形成惨烈对比。
路明非心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男神的清凉结界”。
“所以施耐德教授,赶在放暑假之前,就迫不及待地把我们空投到这乡下地方,就为了回收一件据说是二战末期,某个被苏联红军撵得抱头鼠窜的纳粹小军官,慌不择路塞进市政下水道里的炼金破烂?还煞有介事地标了个‘优先级b’?”
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语气满是嫌弃:
“这简直就像是在期末考试前被老师叫去清理学校后山那片满是杂草的荒地啊!而咱们俩就是被抓的壮丁啊师兄!”
楚子航的目光掠过机器上那些晦涩难懂的德文,语气平静,听不出情绪波动:
“目标物品的炼金矩阵结构,似乎对学院目前的实验有重要的校准意义。因为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龙类复苏迹象,执行部也人手短缺,高年级学员大部分都被安排了实习任务。”
路明非靠着他的超绝五感,敏锐捕捉到了一丝极淡的烦躁。
大概连杀胚师兄也觉得,在期末复习的生死关头接这种“捡垃圾”任务,纯属添乱。
更添乱的是,学院在这偏远波恩角落唯一的常驻专员,那位名叫汉斯的仁兄,此刻正肩负着比寻找下水道遗珍更神圣的使命——接他刚放学的女儿去上游泳课。
电话里,汉斯操着浓重的口音,夹杂着德语和磕绊的英语,语速快得像在被狗追似的,连声道歉,并发誓赌咒“最迟晚饭时间”一定出现在他们预订的家庭旅馆门口,还热情推荐了附近一家“物美价廉”的冰淇淋店。
于是,两位卡塞尔学院“精英”,在期末考试季的阴云开始堆积之际,被无情地抛弃在了这个热浪滚滚、连自动售票机的不锈钢外壳都烫手的荒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三十二 作品《路明非,成为艾尔登之王吧!》第75章 何尝不是一种回老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