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踪。
那不是在烧一座园林。
那是在烧他的心!
在烧他的功绩!
在烧他“康乾盛世”的脸!
“啊——!!!”
一声凄厉到不似人声的惨嚎,从这位“十全老人”口中迸发。
他猛地喷出一口心血,鲜红的液体溅洒在明黄龙袍上,宛若一朵朵绝望的梅花。
随即,他的身体软软向后倒去,直挺挺地昏死过去。
“皇阿玛!”
“万岁爷!”
紫禁城内,乱作一团。
大火过后,徒留一片断壁残垣。
它,将成为华夏民族心中,一道永世无法愈合的伤疤。
天幕的画面,定格在那片焦黑的废墟之上。
所有时空的华夏子民,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看到这片废墟时,都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共同的刺痛。
那是一种,深入血脉的,名为“国耻”的痛。
就在这片国耻的背景下,天幕的旁白,冷酷地继续。
首都沦陷,园林被毁,清廷被迫签下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增开十一处通商口岸,割让九龙予英,鸦片贸易,自此合法
而北方的巨熊——沙皇俄国,则趁火打劫,通过一纸空文,兵不血刃,鲸吞了东北与西北,超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土。
地图上,雄鸡的北部,被硬生生撕下了一大块,触目惊心。
两次鸦片战争,将天朝上国彻底打落凡尘,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然而,故事并未结束。
天幕的视角,从外部的侵略,猛然转向帝国的内部。
画面中,出现了无数头裹红巾,面黄肌瘦,眼神却无比狂热的农民。
他们高举大刀长矛,在一位自称“天王”的客家男子带领下,从广西金田一路北上,战火席卷大半个中国。
当清廷在沿海被西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得焦头烂额时。
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浩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正在帝国的腹心,熊熊燃烧。
外患未平,内乱又起。
为了镇压这场几乎要了它性命的起义,焦头烂额的清廷,被迫饮下了一杯最终将毒死自己的鸩酒。
画面中,出现了几个身着汉臣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仰望夜色星辰 作品《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第43章圆明园的烈火:文明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