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新式教育
画面最后,来到了一座窗明几净的学堂。
一群留着长辫的少年,不再摇头晃脑地诵读四书五经。
他们面前的课桌上,摆放着物理、化学的实验仪器,墙上挂着万国地图。
一位西装革履的洋人教师,正在用生硬的汉语,讲解着几何学的原理。
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旁白:为了培养翻译人才和技术人才,洋务派还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并派遣了第一批官费留学生,远赴海外。
画面中,一群稚气未脱的幼童,穿着长袍马褂,站在一艘巨大的轮船前,茫然地与家人告别。
他们,将要远渡重洋,去学习那些“西学”。
看着这一幕幕日新月异的景象,帝王们心中的阴霾,被驱散了不少。
他们看到,这头遍体鳞伤的巨龙,正在艰难地、一点一点地,从泥潭中挣扎起身。
它在舔舐伤口,更在努力地,为自己换上新的、更坚硬的鳞甲。
“看来,这大清,还有救。”
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看到了变革,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个古老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所爆发出的强大求生欲。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故事将朝着一个“卧薪尝胆,成功复仇”的剧本发展时。
天幕的画面,陡然一暗。
那个不带任何感情的旁白声音再次响起,如同一盆冰水,浇在所有帝王的头顶。
这场轰轰烈烈的自强运动,持续了三十年。
它为中国带来了工厂、铁路、电报、新式军队带来了无数个“第一”。
但是,它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个致命的,无法弥补的缺陷。
画面中,浮现出四个大字,是这场运动的判词。
中体西用
所谓“中体西用”,即主张在不改变中国根本制度(中学为体)的前提下,学习和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西学为用)。
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失败,只是器物上的落后,而非制度和文化的落后。
他们想做的,只是给一具早已腐朽的躯体,披上一件看似坚固的西式铠甲。
他们修修补补,裱糊门面,却始终不敢,也从不愿去触碰那个最核心、最根本的问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仰望夜色星辰 作品《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第44章黑暗中的摸索:洋务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