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如同一块巨大的墓碑,沉甸甸地压在了清王朝的棺木之上。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个王朝,已经死了。
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求生的本能,让这个僵死的王朝,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进行了一场堪称“回光返照”式的自救。
庚子国难后,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也为了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清廷宣布,实行“新政”。
史称,清末新政(1901-1911)。
天幕之上,再次出现了改革的景象。
废科举,办新学。
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画上了句号。全国各地,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设商部,励实业。
朝廷开始前所未有地,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练新军,废绿营。
以袁世凯的北洋军为范本,在全国编练新式陆军。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广度和深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百日维新”。
如果,这些改革能提早三十年,甚至十年发生,或许,历史还有被改写的可能。
然而,现在,太晚了。
清廷的“新政”,并非出自真心,而是一种被逼无奈的姿态。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救国,而是为了维护爱新觉罗一家的统治。
这种缺乏诚意的改革,非但没能化解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天幕的画面,给出了两个极具讽刺性的结果。
其一:新式学堂和留学生,培养出的,不再是忠于皇权的旧式士子,而是一大批接受了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新青年。他们,成为了日后推翻清朝的骨干力量。
其二:清廷耗费巨资编练的“新军”,其士兵和中下层军官,大多是这些新青年。新军,非但没能成为保卫王朝的支柱,反而成就了革命。
“自己挖坑,埋自己?”
帝王们看得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他们第一次见到,如此愚蠢的“自救”。
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便到来了。
在巨大的立宪呼声下,清廷被迫在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
然而,经过了五年的拖延与敷衍,1911年5月,它终于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彻底失望的内阁。
“皇族内阁”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仰望夜色星辰 作品《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第50章国为民国,非君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