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从不与敌人正面硬拼。
他们在山林间,在小道上,忽东忽西,忽聚忽散。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一条条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兵法至理的口诀,在天幕上闪现。
李世民忍不住击节赞叹:“漂亮!知己知彼,避实击虚!此人用兵,已臻化境!”
一次又一次,数倍于己的“围剿”大军,被我军拖得精疲力尽,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退去。
中央苏区,这片红色的根据地,在战火中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愈发巩固和扩大。
然而,就在这胜利的顶点,危机,却从内部悄然降临。
天幕的旁白变得冰冷而沉重。
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领导者,排挤了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他们放弃了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游击战与运动战,命令红军用阵地战,去和武装到牙齿的百万敌军,打消耗,拼堡垒。
“糊涂!”曹操猛地一拍桌案,怒道,“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是自寻死路!”
司马懿摇头。“权力之争,胜于沙场之争。古今,皆然。”
结果,毫无悬念。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画面中,苦心经营数年的根据地,尽数沦陷。无数红军战士,倒在了毫无意义的阵地战中。
天幕的镜头,拉向了1934年的秋天。江西,于都河畔。
一支八万六千人的大军,在凄冷的秋风中,开始集结。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迷茫与悲壮。
他们被迫离开家园,放弃土地,踏上了一场前途未卜的征途。
天幕之上,浮现出一行血色的大字,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压得所有帝王喘不过气来。
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远征,即将开始。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仰望夜色星辰 作品《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第57章敌进我退?这仗还能这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