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位的优势在剪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主机位的全景庄重大气,辅机位抓拍的特写情感细腻。
小马对剪辑点也把握得不错,从找到入点、出点,设定好编辑点,再到录机执行编辑,这一套流程他早已烂熟于心。
要说盛影传媒在婚庆行业开展、垄断业务的‘护城河’是什么,其实不是设备、也不是摄影师,这些都是能用钱买来、雇佣来的,真的‘企业护城河’,其实是北影厂提供的这一整套后期制作流水线,这才是“婚庆电影”敢卖天价、并能站稳市场的核心底气之一。
在非编系统尚未占据主流的年代,一套专业的剪辑设备动辄数十上百万,一整条后期制作流水线的投入更是恐怖,另外,培训一个熟练的剪辑师也需要时间和项目积累。
这就是王盛的先发优势,也是韩三坪敢于让他“折腾”的底牌。
放眼整个京城,乃至全国,能有这等硬件和技术储备来跟风抢生意的,除了几家老牌电影制片厂和顶尖的电视台,恐怕还真找不出几家。
而他们暂时还没想到成规模的进行技术下放,老牌电影厂的逼格,成了他们开拓新行业的掣肘。
像韩三坪这样有胆量、有魄力搞事情的领导,在体制内占比向来不高。
当然,也就9999及以上的套餐,才会认真剪辑一下,像中低端单子,后面让学徒剪辑就行了。
在剪辑车间泡了近两个小时,确认整体进度和品质都在预期之上,王盛才放心地离开。
看看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多。
陈良他们和设备晚上七点多到。
为了给他们接风洗尘,为了庆祝首单高端业务拍摄过程顺利完成,为了欢迎这几天陆续入职的二十多位新同事,为了激励即将接受摄影培训的百多号北影厂子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王盛特意包下了厂食堂举办庆功宴。
国营厂的厨子做小灶还是很有实力的。
刚从车间出来,王盛腰间的bp机忽然“嘀嘀嘀”地响了起来。
王盛摘下一看,是李晓冉呼他。
我这么大个老板,是不是该买个手机了?
王盛一边寻思,一边走到就近的车间传达室,用公用电话回了过去。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传来的却是李晓冉清亮又带着一丝嗔怪的声音:“王大导演,您这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名震南北,是不是都快忘了我是谁了?”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非正常大脑袋 作品《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30: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