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朋友聚会。
当时赵苯山已通过春晚小品崭露头角,而赵刚则是一名从事海鲜生意的商人,还曾在歌舞团工作过。
前年,赵刚生意受挫后,赵苯山欣赏其为人仗义、处事灵活,便邀请他担任自己的经纪人和保镖,开启了两人长期的合作关系。
后来,赵刚还出演过马大帅中的“刚子”一角。
接到北影厂艺办的电话,听说是北影厂的项目,导演和制片是盛影传媒的王盛,赵钢不敢怠慢。
他久在江湖,深知京城水深。
赵刚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先给几个在京城文艺圈消息灵通的朋友打了电话,着重打听了下盛影传媒和王盛的来路。
这一打听,反馈回来的信息让赵钢暗暗吃惊。
原来这王盛并非普通的北影厂子弟,竟是近几个月在京城搅动风云的人物,手下直接间接养着几千号人吃饭,跟北影厂韩三坪厂长关系莫逆,俨然是座新崛起的山头,能量惊人。他赶紧把情况详细汇报给了赵苯山。
赵苯山此时正在京城处理一些事务。
听了赵钢的汇报,他沉吟片刻。
94年春晚那次因迟到导致的节目被撤,至今让他心有余悸。
赵苯山深知京城藏龙卧虎,规矩多,人脉重。
王盛此人,能在这时候拉起这么一大摊子,必然不简单。
而且,北影厂这块金字招牌,对于他这样草根出身、极度渴望融入主流、获得更广泛认可的演员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多结交这样的朋友,拓宽路子,绝对是好事。
“北影厂主动找咱们,这是好事儿。”赵苯山对赵钢说:“你回复那边,就说我正好在京城,看王总什么时候方便,见面聊聊。”
“明白,山哥。”
赵钢应下,立刻给北影厂艺办回了电话,语气热情而客气,表达了赵老师的合作意向以及希望在京面谈的意愿。
另一边,艺办也相继联系上了郭达和巩翰林。
郭达那边接到邀请,听说又是北影厂的项目,又是家庭喜剧,表示很有兴趣,爽快地答应可以进一步接触。
而巩翰林在仔细询问了角色要求后,则委婉地表示了拒绝,理由倒也实在:“谢谢王总看得起,不过我这张脸,演老头怕是不太像,观众也容易出戏,还是把机会留给更合适的老师吧。”
艺办工作人员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汇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非正常大脑袋 作品《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59:我就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