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一种一种投资,或者封口费?”
田国富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陈海的分析,切入了一个非常刁钻却合情合理的角度。
陈海没有停歇,顺着逻辑链条往下推演:“我们再做一个假设:如果某家企业确实遇到了问题,需要丁义珍解决,而丁义珍卡着不办。以李达康书记雷厉风行、极度看重项目进度的作风,这家企业完全可以直接找到李达康书记反映情况。李达康书记一句批示,甚至一个电话,丁义珍敢不办吗?他要是真敢顶着不办,以李达康书记的脾气,随时可以换掉他,让其他人来接管。丁义珍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陈海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这些企业心甘情愿地、并且是巨额地向丁义珍行贿,其动机就非常值得深究了。这背后,是不是存在着一种默契:某些企业,或者说它们背后真正的主人,本来就存着让丁义珍充当‘白手套’和‘防火墙’的心思?通过向丁义珍行贿,将某些见不得光的利益输送合法化,同时,一旦出事,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推到丁义珍这个‘贪腐副市长’身上,从而保护真正受益的人?”
田国富的眼神彻底变了,他猛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陈海的这个推断,大胆却极具颠覆性,直接将调查的视角从丁义珍个人的贪腐,提升到了整个光明峰项目可能存在的系统性、结构性利益输送层面!
陈海趁热打铁,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调查方向:“田书记,如果我们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下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这些不惜重金行贿丁义珍、并且可能意图让他背锅的企业,它们的股权结构到底是怎么样的?实际控制人是谁?它们的资金来源是哪里?它们与赵立春家族、与赵瑞龙的惠龙集团或者其他的政治势力,是否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否本身就是某些势力安排进来进行利益攫取的工具?”
他最后抛出了一个更具政治高度的问题:“现在全省都在搞经济转型,宁方远副省长来了之后更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光明峰这样一个超大型的房地产项目,在其立项和推进过程中,是否存在与当前转型方向背道而驰、但却能满足某些特定群体私利的考量?它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用于进行大规模利益输送的项目?”
田国富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陈海,脸上露出了极为赞赏和兴奋的神情:“陈海!你这个发现非常重要!这个思路完全打开了新的调查方向!”
他用力一拍桌子:“对!不能只盯着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放千山 作品《名义:我才是最后的赢家》第117章 陈海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