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与平时沉默寡言的他判若两人。
林凡认真地看着,听着。宋运辉的计算功底非常扎实,推导严谨,其思路甚至带有一些超越这个时代的前瞻性。但是
林凡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指着计算稿中间的一处假设,问道:“宋工,你这个地方,假设冷却水在辊子内部管道中是理想层流状态,压损恒定。但这个假设,在实际生产中,尤其是在高流速、管道有轻微结垢或变形的情况下,是否完全成立?”
这个问题一针见血,直接指向了宋运辉整个计算模型的一个基础假设!
宋运辉猛地一愣,像是被点中了要害。他下意识地反驳:“理想层流是标准计算模型的基础假设!所有手册上都这么写!”
“手册是理论,实际是实际。”林凡语气平和却坚定,“我之前在轧钢厂遇到过类似问题,冷却效果不理想,后来发现就是因为管道内部轻微锈蚀导致流态变化,局部形成了湍流,影响了换热效率。虽然你这个计算大部分正确,但如果这个基础假设在实际中不完全成立,你的修正参数可能就需要再次调整,甚至可能矫枉过正。”
林凡没有全盘否定宋运辉,而是基于自己的实践经验,指出了其理论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容易被忽略的实际变量。
宋运辉呆住了,脸上的自信和执着瞬间凝固。他一把抢过计算稿,重新审视着那个他习以为常、从未怀疑过的假设条件,额头上渐渐渗出了汗珠。
他猛地坐下,拿起钢笔和尺子,开始疯狂地重新验算,考虑管道阻力系数变化的可能性,嘴里喃喃自语:“湍流?流速临界点雷诺数压损变化如果这里变了,那么传导效率出口水温”
他完全沉浸了进去,仿佛忘记了林凡的存在。
林凡也不打扰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知道,对于宋运辉这样的人,技术上的真相比面子重要得多。
足足过了半个多小时,宋运辉才猛地抬起头,脸色因为激动和兴奋而有些发红,眼神复杂地看着林凡,有震惊,有佩服,也有一丝不甘。
“你是对的。”宋运辉的声音有些干涩,“我忽略了实际管道状况的变量。虽然影响因子不大,但足以让我的修正参数偏差百分之五左右。这百分之五,在极限工况下,确实可能导致新的问题。”
他放下笔,长长吐出一口气,第一次真正地、认真地打量着林凡:“你不是光会看手册的人。你从哪里来的?红星轧钢厂?你们也搞连铸?”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沉鱼 作品《四合院:从怒怼众禽开始走向巅峰》第一卷 第70章 结识“技术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