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道路注定漫长而曲折。欣慰的是,这位技术天才终于开始意识到策略和耐心的重要性,开始了艰难的转变。这封信本身,就是一种倾诉和求助,说明他真的把林凡当成了可以信赖的挚友和兄长。
他当即铺开信纸,准备给宋运辉回信。他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结合培训班上学到的案例和红星厂的经验,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
“人事倾轧,古今中外皆有之,不足为奇,亦不必过分焦虑。可尝试‘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你所言能耗降低之成果,便是团结务实者的最好纽带。可将此成果扩大化、可视化,形成报告,突出其经济效益,争取更多中间派支持”
“关于厂内调整风声,未必是坏事。变动之中,常蕴藏机遇。你可提前准备,梳理技术改革之思路与潜在效益,一旦时机出现,方能迅速提出,把握主动”
“我于此间学习,深感管理之于技术,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附上近期学习整理的目标管理与成本控制初步笔记一份,或对你有所启发望弟保重身体,坚守本心,技术终为王道,静待云开雾散时。”
随信,他真的附上了一叠自己整理的学习笔记复印件。
刚封好信,同宿舍的一位来自南方特区的同学就凑了过来,笑嘻嘻地说:“林凡,跟谁通信呢?这么厚?不会是对象吧?”
“一位技术上的朋友,遇到了点难处。”林凡笑笑。
“技术朋友?嗨,要我说啊,你们这些内地的国企,条条框框太多,憋屈!”那位同学压低声音,“你知道现在南方特区成什么样了吗?遍地是机会!只要你有想法,有胆子,就能赚大钱!哪像你们这儿,搞点改革跟打仗似的!”
他蛊惑道:“林凡,以你的能力和眼光,窝在厂里太可惜了!等培训班结束了,跟我去特区看看呗?保证让你大开眼界!咱们合伙干点大事,怎么样?”
南方特区?市场经济?合伙干大事?
这些词汇对林凡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诱惑。他知道时代正在剧变,南方的活力和机遇是四九城难以比拟的。
但他想到了对李厂长的承诺,想到了刚刚起步的公司,想到了四合院那些还没彻底清算的恩怨。
他笑了笑,对同学说:“谢谢好意,我会认真考虑。不过,眼下还是先学好本事再说。”
送走同学,林凡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南方的海,似乎带着一种魔力,在向他召唤。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沉鱼 作品《四合院:从怒怼众禽开始走向巅峰》第一卷 第98章 宋运辉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