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药箱要卖早卖给博物馆了!搁你这儿是让它回家,懂不懂?”
最终达成妥协——清河柳编工坊以半价“押金”形式收下老物件,开具凭证,日后展馆盈利再补余款。只有马大爷死活不收钱,非要柳青写个“永久借展”的条子才罢休。
“就这儿吧。”柳青拍了拍工坊西北角的墙面,“离工作区远,又靠着窗户,采光好。”
周明拿着卷尺量了量:“长四米八,宽三米二...够摆十来个展柜。
“哪来的展柜?”张磊苦笑,“一个正规博物馆展柜要上万...”
柳青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墙角堆放的几个旧玻璃货架上——那是以前工厂留下的,虽然老旧,但玻璃还算完好。
“擦干净就能用。”她走过去拍了拍积满灰尘的玻璃,“再去废品站收点旧木料,重新钉个底座。”
周明眼睛一亮:“我家有台闲置的旋转展示台,修修应该能用!”
三人说干就干。柳青和张磊负责清洁改造旧货架,周明骑车回家拉那台展示台。爷爷不知什么时候出去了,回来时手里提着两盏工地用的射灯。
“装这个,看得清楚。”老人简短地说,接着便爬上梯子开始布线。
傍晚时分,一个简陋却像模像样的展示区初具雏形:六个玻璃柜沿墙排列,中央是周明改装的可旋转展示台;爷爷装的射灯将光线精准打在展品位置;张磊甚至用旧手机和二维码做了个简易语音导览系统。
“试试?“张磊得意地展示他的成果。柳青扫码后,手机里传出张磊刻意压低的声音:“您现在看到的是民国时期的''福寿双全''纹样柳筐...”柳青噗嗤一笑:“怎么是你配音?”
“临时用用嘛。“张磊挠头,“以后可以请马大爷他们录真实故事。”
柳青走到中央展示台前,轻轻按下开关。马大爷捐赠的抗战药箱在柔和的灯光下缓缓旋转,上面的“万字不到头“纹样和木珠密码系统清晰可见。
“真不错...”她喃喃自语。这个不足十五平米的小角落,承载的却是几代人的记忆。
爷爷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后:“还差样东西。“
“什么?”
“电子眼。“老人指了指屋顶四角,“好东西得看牢。”
当晚,张磊从县城买回一套二手监控设备,四个摄像头无死角覆盖整个展区。看着屏幕上清晰的画面,柳青终于松了口气。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童雁 作品《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第二十章 展厅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