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看又经用。”
她的话被一阵惊呼打断。展台中央,爷爷正在演示最传统的水波纹编织法。
粗糙的手指在柳条间灵活穿梭,转眼间一个精巧的六边形灯罩骨架就初具雏形。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赞叹,闪光灯此起彼伏。
柳青惊讶地发现,平日最反感“作秀“的爷爷,此刻却展现出难得的耐心,甚至允许几个孩子触摸半成品。
老人眼角的皱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仿佛每一道都刻着岁月的智慧。
“柳青在吗?”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市文旅局的赵局长带着一行人走了过来。柳青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这位以严格著称的领导,曾在初审时对他们的商业计划书提出过尖锐质疑。
“这个灯光装置很有创意。“赵局长仰头看着不断变幻的光影,脸上看不出喜怒,“把防汛智慧转化为现代美学,思路不错。”
柳青刚要道谢,赵局长已经蹲下身,仔细检查起展台上的样品来。
他拿起一个灯罩,用手指丈量纹路的间距,甚至凑近闻了闻柳条的气味。
“纯手工?没有用胶?”他突然问道。
“绝对纯手工,只用清水浸泡定型。“柳青赶紧回答,“这是我们清河柳编的原则。”
赵局长不置可否,转向爷爷:“老师傅,这水波纹的编法,是不是参考了1954年抗洪时改进的工艺?”
爷爷眼睛一亮:“您懂行?确实是在那基础上改良的,加了两股经线。”
“我父亲当年参加过那场抗洪。”赵局长的表情罕见地柔和下来,“他说柳石枕救了半个城的人。”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防汛技法谈到非遗保护,柳青几乎插不上话。
最后,赵局长拍了拍爷爷的肩膀,转身对随行人员说:“记一下,清河柳编工坊,推荐申报今年的青年创业扶持基金。“
柳青一时没反应过来,张磊赶紧在背后戳了她一下。
“谢谢赵局长!”她连忙鞠躬。
“别谢我。”赵局长已经走向下一个展位,头也不回地说,“把老祖宗的智慧传承好,就是最好的感谢。”
这句话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柳青心中某个角落。她看向爷爷,发现老人正望着赵局长的背影出神,眼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中午时分,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童雁 作品《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第二十五章 文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