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爷爷的坚持。不是反对商业化,而是守护那份无法复制的灵魂。
腊月二十四,工坊正式停工放假。柳青独自留在工坊。
大家拿着奖金都欢欢喜喜回家休息忙年。
晚上,柳青独自在工坊。
没有开灯,就着月光,她拿起一根泡好的柳条,慢慢剥去外皮。
这是她学会的第一道工序,如今已能闭着眼睛完成。
剥好的柳条在月光下泛着象牙般的光泽,柔韧得可以打结,却不会断裂。
“刚柔并济..”柳青突然想起张磊说过的话。
这半年来的一幕幕在脑海中闪回:第一次笨拙的尝试、爆单时的慌乱、李阿婆的坚持、爷爷的妥协、学徒们的成长...
她终于明白,柳编之道不在速度,不在花样,甚至不在技艺本身,而在于对材料本性的理解和尊重。
柳条要顺着它的纹理去引导,而非强行扭转;要给予它适当的湿度与温度,才能发挥最大韧性;急不得,也慢不得,一切都有其恰好的时机。
这不正是她与爷爷关系的写照吗?她总想快些改变,爷爷则坚守传统。
但真正的传承,或许就像编织龟背纹——需要经线与纬线的相互妥协,才能成就坚固又美观的结构。
柳青拿起奶奶那个歪歪扭扭的小篮子,轻轻放进展示柜最显眼的位置。那是奶奶第一个作品。
旁边是她自己编的第一个杯垫,同样稚拙,却充满希望。
“不急不弃。”她对着空荡荡的工坊说,仿佛奶奶能听见似的,“我会记住的。”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童雁 作品《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第二十六章 年终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