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辆自己的车,确实能省心不少,也能保住料子。”
柳青接着解释:“爷爷,买车不是摆谱,是为了更好地干活,是为了保住咱们的本。没有好柳条,再好的手艺也编不出好东西。而且,有了车,我就能带张磊他们多出去跑跑,给龟背纹找历史证据,这也是正事啊。”
爷爷看着众人,又看了看柳青,最终叹了口气,挥挥手:“罢了罢了,你们年轻人看着办吧。别买太扎眼的。”这算是默许了。
新车很快提了回来:一辆实用的国产皮卡,和一辆看起来稳重不失体面的七座suv。两辆车停在工坊门口,成了清河镇一景,引来不少乡亲围观。
工坊的几个年轻人兴奋地围着车转悠,摸摸这看看那。
变化是立竿见影的。柳建国和周明开着皮卡去月亮坳,当天就能往返,带回的柳条青翠欲滴,仿佛还带着晨露。他甚至在车上配备了保湿篷布和简易支架,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几乎降为零。
而suv第一次出任务,就是载着柳青、张磊、爷爷和李阿婆,去市里参观一个民间工艺展。来回舒适便捷,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奔波劳累,能有更多精力用在正事上。
更重要的是,有了suv,柳青他们的龟背纹补充考证行动得以顺利展开。他们不再局限于本镇,开始驱车前往邻县的文化馆、档案馆,拜访可能知情的老手艺人。
在一次拜访邻县一位九十高龄的藤编老艺人时,老人看着他们带去的龟背纹样品,眯着眼看了很久,喃喃道:“这个纹路有点像水泊乡篾匠李家的看家本事啊”
“篾匠李?”柳青赶紧追问。“嗯,不过他家好像不是编柳的,是编竹篾的哎,人老了,记不清了。”
老人摇着头,“不过,听说以前有个女人去水泊乡研究什么纹样的好像”
张磊用手机搜索水泊乡和篾匠李的信息。周明开着车,忍不住吹了声口哨:“这车买得值!不然上哪挖这猛料去!”
新买的suv行驶在通往水泊乡的崎岖小路上。
越是靠近,越是荒僻,仿佛时光在这里流逝得更慢。水泊乡依水而建,旧日码头的痕迹依稀可见,如今却只剩静谧与些许寥落。
空气中弥漫着竹篾的清香,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堆放着竹材和半成品,但与清河柳编的圆润敦厚不同,这里的竹编器物显得更加精巧、锋锐。
几经周折,在一间低矮的老铺子里,他们找到了“篾匠李”的传人李茂才。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童雁 作品《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第七十六章 龟背纹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