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的录音文档还停留在“中国石化”的第一条预警记录上,光标在屏幕中央闪烁。陈帆没有看他,而是调出了level-2数据通道的连接日志。绿色进度条刚刚走完最后一格,系统右下角弹出提示:**十档行情数据流已同步,延迟稳定在380毫秒**。
他敲下回车,主屏瞬间切换为盘口深度图。五档变十档,买卖两侧的挂单厚度拉长了一倍,每一笔委托的进出都带着时间戳滚动刷新。李阳凑近副机屏幕,手指划过一列突兀的万位挂单:“这手数太整齐了,不像散户能凑出来的。”
“不是巧合。”陈帆放大中国石化的早盘数据,“昨天下午两点十七分,买一出现9999手托单,三秒后撤掉。两分钟后又来一次,节奏完全一致。”他拖动时间轴,连续标出七次同类操作,“这种反复挂撤,目的不是成交,是让别人看见‘有大单撑着’。”
张远关闭录音界面,调出当天的成交明细。“真实买单集中在三百手以内,大挂单下面根本没有跟风成交。”他顿了顿,“这是摆样子给人看。”
李阳已经打开代码编辑器。“我加个规则——凡是整万手挂单且在五百毫秒内撤销的,自动标记为‘疑似托单’。”他快速输入正则表达式,设定触发条件,“再结合后续十分钟内的价格走势,统计它是不是紧接着下跌。”
陈帆点头:“先跑一遍历史数据,看有没有规律性信号。”
程序启动后,系统开始回溯过去三个交易日的全部十档记录。数据量远超预期,每只股票每秒产生上千条变动,服务器负载迅速爬升至75%。李阳临时启用了校园网边缘节点做分布式缓存,才避免进程卡死。
两个小时后,结果生成。在筛选出的四百多条“整万挂撤”事件中,有三百六十九次发生在股价拉升阶段,其中三百一十八次在两小时内出现回调,占比86.4%。最典型的案例是某地产股,主力连续三次用9999手封住买一,推动价格上涨1.8%,随后迅速清仓,当日跌幅达5.3%。
“这不是护盘,是诱多。”张远低声说。
“那就把它变成我们的判断依据。”陈帆在系统架构图中新增一个模块框,命名为“盘口语言解读”。他设定三条核心逻辑:整万手托单视为虚假支撑;卖五档持续压单而买盘萎缩为出货前兆;同一价位多次对倒且单日总量超均值三倍即触发警报。
李阳负责编码实现,张远构建验证样本库。两人分工明确,一个写规则,一个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