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授也走了过来,欣慰地说:“晓棠,林风,你们做得很好。曾市冬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我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曾市冬桃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夜色渐浓,冬桃园林里的灯光渐渐亮起,映照着枝头的冬桃,显得格外美丽。苏晓棠、林风、张教授和村民们坐在小木屋里,喝着热茶,聊着文化节上的趣事,规划着冬桃园林的未来。他们知道,冬桃园林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他们,但他们有信心,一起携手,把曾市冬桃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这片冬桃园林在岁月的洗礼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秋末的曾市带着几分凉意,冬桃园林里的桃树却已开始酝酿来年的生机。林风背着相机站在观景台时,正看见苏晓棠蹲在老桃树下,小心翼翼地给树干刷着白色的防虫涂料。鹅黄色羽绒服换成了浅咖色的冲锋衣,头发用一根简单的皮筋束在脑后,几缕碎发被风吹到脸颊旁,她却浑然不觉,只专注地用刷子把涂料涂得均匀平整。
“刷到第几棵了?”林风走过去,把手里的热奶茶递到她面前。杯壁还带着温度,苏晓棠接过时指尖颤了颤,抬头冲他笑:“才第八棵呢,这几棵老树得仔细些,不然明年春天容易招虫。”她喝了口奶茶,暖意在喉咙里散开,“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不是说要去南方拍银杏吗?”
“临时改了行程,想回来看看你和桃树。”林风的目光落在她沾了白涂料的指尖上,忍不住伸手帮她拂掉,“再说,上次你说的研学基地的事,我也想帮你一起琢磨琢磨。”
这话让苏晓棠眼睛亮了起来。上个月市里教育局来人考察,提议把冬桃园林打造成“中小学生农业研学基地”,让城里的孩子来体验种桃、摘桃,了解农产品的生长过程。苏晓棠当时又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园林能有新的发展方向,忐忑的是自己没做过研学策划,怕搞砸了。林风知道后,当即说要帮她一起准备。
接下来的半个月,两人几乎天天泡在园子里。林风负责设计研学路线的拍摄方案,他用相机把桃林划分成“育苗区”“结果区”“非遗农具展示区”,还特意在小木屋里布置了一面“冬桃成长墙”,贴上从开花到结果的照片;苏晓棠则忙着整理农业知识手册,她翻出父亲留下的老账本,把冬桃的种植技巧、节气对应的养护方法一一记下来,还跟着镇上的老木匠学做桃木小摆件,准备当成研学纪念品。
有天傍晚,两人在值班室整理资料,窗外忽然下起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