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写小说没多久,请各位读者大大们,笔下留情。新书,刚出评分,比较低,请大家伙体谅✺◟∗❛ัᴗ❛ั∗◞✺
作为一位老书虫,我理解每位读者都有自己偏爱的故事风格。对于这本小说,诚邀大家先读几章,亲自体会一下。评论区的看法,可以在您读过之后,作为交流参考,谢谢大家
关于系统,是为了剧情合理化,推动工业发展,45章后会直接祭天,写小说逻辑合理对于我来说是小说根本,希望读者大大们体谅一下
天津城,1949年1月,寒风似刀,割着每一寸裸露的肌肤,可城中百姓的眼中,却隐隐透着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对未来的期冀。
某战地医院内,消毒水味与紧张的气息交织,那煤油灯散发着昏黄的光,直直打在手术台上的陈朝阳。
他面色如纸,毫无血色,左肺中的弹片是残酷战争留下的狰狞记念。曾用名周向阳的他,多年的革命岁月,让伤痛成了他最熟悉的“老友”,可这次,命运仿佛格外残忍,要在他身上镌刻下更深的伤痕。
主刀的苏联军医瓦西里,额头布满细密汗珠,每一个动作都熟练且谨慎。
手术钳精准地夹住弹片,缓缓用力。陈朝阳在剧痛中勉强保持着清醒,目光死死地盯着上方,即便他意志如钢,疼痛感还是让他瞳孔骤然收缩。
思绪瞬间飘回数天前,激烈战斗中,捷克式机枪疯狂扫射,那夺命的7.92mm穿甲弹穿透他的左肺,那一刻,他以为自己的生命就要终结在这黎明前的黑暗里。
庆幸的是,他活了下来。谁能想到,他本是21世纪985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研究生,就在参与脱贫攻坚驻村工作时。
一场山体滑坡,让他意外穿越到1942年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陈朝阳出身在昌平县一个经营煤炭生意的殷实家庭,是家中幼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可他是父亲和姨娘所生,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毫无话语权。
索性,他加入了地方游击队。在知识匮乏的部队里,他的学识成了最大的优势。1943年,他有幸前往抗大深造学习,开启了他真正的革命征程。
“啊~”又是一阵剧痛袭来,陈朝阳忍不住痛呼。此时做手术的麻药稀缺,不知被稀释了多少次,药效微乎其微。
“别动!”瓦西里的声音急切又威严,按住陈朝阳抽搐的右臂,镊子在胸腔里搅动,沉闷的声响让人头皮发麻,
“见鬼,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1章 津门受伤,与未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