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乡亲们更需要实实在在能帮他们解决吃饭穿衣、重建家园的人。
去总参固然前程远大,可昌平那边,百废待兴,自己能做的具体事情更多”
在这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那个“为家乡父老做点实事”的念头占据了绝对上风。
“感谢您,和组织的信任和栽培!”陈朝阳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但是我想请求转业,去地方工作!”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三秒,显然这个回答出乎了他的意料。
“噢?说实话,我很诧异。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总参可是很多人挤破头都想去的地方。”电话里的声音沉稳下来,带着探究。
陈朝阳沉默片刻,组织着语言,也思考着如何表达才能既真实又不显得过于“先知”。
“我想军中并不缺少我这样一个政工干部,但乡亲们却非常需要一位能够为他们当家作主的人!我觉得我应该去那里。”
电话那头再次沉默了片刻。然后声音传来,没有了诧异,而是带着一种深沉的赞许和了然:
“好!说得好!”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小周啊,你能有这份心思,这份觉悟,我很欣慰!咱们军人扛枪打仗为了啥?
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翻身,真正当家作主,过上好日子吗?
你能主动要求到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这份心意,非常难得!说实话,我都有点舍不得放你走了!”
他的话语充满了真诚的认可。
“不过,地方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不比打仗轻松。
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你能不受机关工作的诱惑,坚持要去为乡亲们做事,这份心,很好!”
听到此处陈朝阳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同时也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
“嗯。既然你决心已定,我尊重。不过,转业去地方,具体的手续和组织意见,还是要按程序,由你现在的纵队来办。
我就不越级插手了!记住,遇到啃不动的硬骨头,别自己硬扛,该向组织汇报就汇报!”
“是!请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绝不给组织丢脸!”陈朝阳郑重承诺。
挂断电话,陈朝阳感觉后背竟微微渗出了一层薄汗,既有紧张,也有做出重大抉择后的释然与坚定。
他走回病房,李毅立刻迎了上来,一脸关切和好奇:“前指急电?那位亲自打来的?说啥了?是不是要调你去好地方?”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3章 转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