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的白炽灯管发出轻微嗡鸣,片刻之后陈朝阳才重新回过神,目光转向角落。
那里,赵鹏正垂首伏案,钢笔尖在泛黄信笺上沙沙游走,军装的袖口微微卷起。
这小子1946年冬加入部队时,不过是个17岁的半大孩子。那时自己在东北工作,时常开展扫盲识字,总见这小子蹲在营房角落,用木炭在青砖上反复描摹生字。
得知赵鹏自幼父母双亡,跟着猎户大伯在长白山深处讨生活,没进过学堂却能在三个月内读完识字课本,
他当即将人调入警卫班,人总是有私心的,战场上子弹不长眼,把这棵好苗子带在身边,兴许能多几分生机。
事实证明他眼光没错。零下三十度的林海雪原,赵鹏背着冻僵的通信员狂奔十里;四平攻坚战时,硬是用血肉之躯护住机要文件。
这副东北汉子的骨架里,藏着超乎年龄的韧劲儿。如今自己,按级别能配备整个警卫排,但对赵鹏既是出于信任,也是想让这棵好苗子多些历练。
"唰"的一声,钢笔搁在搪瓷笔洗里的脆响打断思绪。赵鹏将写满蝇头小楷的纸页工整叠好。
陈朝阳接过文件时,注意到他虎口处还留着握枪磨出的薄茧,与纸张边缘的褶皱相映成趣。逐字逐句核对完关键决议,他紧绷的嘴角终于松动:"嗯,不错,关键纪要准确。"
这句话像根无形的线,将赵鹏僵直的脊背瞬间放松。他抬手抹了把额角的薄汗,喉结滚动着咽下紧张:"首...首长过奖,我还得多向您学习。"
作为直接转到文职的警卫员,他也是第一次干这记录文件的活,说是不紧张又怎么可能。
"按照会议纪要,发报汇报华北局,做审阅批示。昌平档案库存档,待华北局正式批示,召开昌平县人民大会,正式通告全县!"
"是!首长,我这就去办!"赵鹏敬礼时带起一阵风,军靴踏在水泥地上的声响由近及远。
会议室内同志们虽一夜未眠,现在却是精神矍铄,悬挂在横梁下的马灯忽明忽暗,随着初升的太阳将众人的影子投在了旧地图上。
他们眼神依旧迫切,好似随时等待着陈朝阳向他们发布命令,
铁皮桶改装的火炉里,煤块正发出细微的爆裂声,混合着战士们身上许多年的硝烟味,格外浓烈。
陈朝阳解开军装最上方的铜扣,露出里面补丁摞补丁的白衬衫。他的手指划过桌面,“同志们,咱们刚从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21章 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