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音一落,众人皆是茫然,原因无他,就目前昌平劳改所里,还关押着许多曾经伪政府的公职人员。
陈朝阳知道,这个话题很是敏感,就目前而言说不得要请示上级部门,乃至地委也做不得主,甚至华北局都要开会商议。
搞不好,他自己都要被扣上立场不坚定的帽子,但这个头总是要有个开端,哪怕上面议一议,也会有许多如李大娘那般的乡亲们日子好过许多。
可以说他相信的不是自己的口才多好,而是坚决相信实事、求是的路线,相信自己的老首长,相信那位千年封建亘古不变而革命的人。
“同志们,”想到此处他的目光更加深邃,“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极其复杂、敌我交织的斗争。
在敌占区,在伪政权内部,情况并非非黑即白。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确实存在一些有民族气节的人,身处敌营却心向祖国,
在关键时刻,或明或暗地支持、帮助甚至直接参与了抗日斗争,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对于这部分人及其遗属,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历史遗留问题。”
陈朝阳站起身,走到地图旁,仿佛在回溯那段烽火岁月:“讨论这个问题,我要强调几点,”
看到台下众人眼神游离,他继续开口“你们可以保持沉默,我不会责怪你们,但这个问题要解决,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同样我们必须坚持几个核心原则,也要看清几个难点:
“第一,政治立场是根本分水岭。”他语气斩钉截铁,“‘蒋敌伪军’的本质,是为资本阶级服务的武装力量,是我们苦难百姓的敌人。
这一点,大是大非,绝不能含糊!不能因为个别人的行为,模糊对整个蒋伪政权、伪军反动本质的认识。”
“第二,功过是非要具体分析,证据是生命线。”他话锋一转,强调调查核实的重要性,“对于那些确系在抗战期间,因从事有利于抗日民族解放事业的具体行动,
如传递重要情报导致日军重大损失、营救我被俘人员、策动反正起义、在战斗中直接打击日伪军等而暴露身份,
并因此被日伪当局杀害的人员,其抗日行为是客观存在的,其牺牲也具有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性质。但这需要确凿的证据链!口说无凭,道听途说不行!”
“第三,要严格区分‘反正起义后牺牲’与‘在伪军身份下牺牲’。”他明确区分,“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74章 第三个议题(求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