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责任感,以及一种被卷入时代洪流、参与重建家园的澎湃激情。
因为现在他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取代陈朝阳,更不可能取代他。
相反,他真正的任务是与陈朝阳相互配合,共同分担工作,甚至还要分担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股激情冲刷之下,最初那份“欲哭无泪”的共担风险感并未消失,反而转化成了更坚定的决心——既然无法置身事外,那就必须成为这架高速运转机器上最可靠的齿轮!
而此时陈朝阳面对,这山呼海啸般的回应,让他心头猛地一热,一股暖流夹杂着复杂的酸楚涌了上来。
他太了解这些老部下了,这吼声里有多少是对工作的决心,又有多少是对他个人被降职的憋屈和不平?
他眼角余光敏锐地捕捉到了许明远那一瞬间的震撼与微微的僵硬——这位新来的搭档,显然被这纯粹的、带着硝烟味的军人作风冲击得不轻。
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与警醒在他心中掠过。
他感激这份忠心,但也瞬间警醒。这种近乎“逼宫”式的集体表态,固然彰显了他的掌控力,但太过强硬直白,
尤其是在许明远初来乍到、身份敏感主持县长工作的时刻,极易引发误解和隔阂。这与他想要团结班子、共同奋斗的初衷是相悖的。
他不能让自己的老部下无意中制造对立。陈朝阳的目光没有在许明远身上过多停留,而是迅速扫过全体起立的干部,眼神在那一张张激动、甚至带着点愤懑的脸上停顿了一瞬。
他没有阻止这吼声,但在吼声余音未散之际,他的声音再次响起,比刚才更加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同时也蕴含着一丝引导的意味:
“好!要的就是这股精气神!但记住,任务不是靠喊出来的!”
说着他的目光特意转向徐卫华、张文杰等军队背景的核心干部,语气加重:“是靠在座的每一位,不分彼此,同心协力,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这句“不分彼此”他说得格外清晰,既是强调团结,也是在提醒自己的老部下们注意界限和态度。
目光最后平缓地扫过全场,“昌平的担子,我们一起挑!散会!”
时间总是在走,人也无法停留,时间匆匆一晃数日而过,今日已近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许明远将一份墨迹犹新的草案放在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81 章 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