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议是,优先保障我们自主发电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这才是昌平工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他指着那几个铁疙瘩,语气带着自豪:“书记,县长,我厂已成功试制出3台小型固定式煤气内燃机!
虽然热效率还不高约15%,但原理可行,运行基本稳定,能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它们烧煤或木炭就能驱动发电机!
目前瓶颈在于提高效率和稳定性,关键部件如气门、活塞环磨损较快,以及配套发电、储电设备的制造。
如果能把这批剩余废料投入进来,加快煤气机的批量试制和发电机组装,一旦成功,
不仅能解决部分工厂动力,未来更可望为县城提供基础照明!这意义,远大于把它们都打成锄头!”
陈朝阳听得极其专注,当听到“煤气内燃机”和“发电设备”时,眼中爆发出强烈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工业化的火种!
他不由自主地走近那几台原型机,手指抚过冰冷的钢铁外壳。
“太好了!郑教授!这才是真正的‘宝贝’!昌平工业振兴的钥匙啊!”他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对机械一体化和能源动力的渴望远超对眼前农耕机的小遗憾。
“农耕机要搞,但这发电项目,也是重中之重!必须全力保障!”
煤气内燃机说白了就是发动机,这发动机不仅可以驱使发电,哪怕装载在汽车上依旧可以发动,这可是的好东西!
有了它就能过渡目前机械化的不足,收割机,农耕机都能持续生产!
许明远同样专注,但眉头在听到“故障率高”、“需要维修队”和“剩余废料优先发电”时微微蹙起。
他惊讶于昌平工业蓝图的广大,但他更关注现实的紧迫性和风险。
“郑教授的分析很透彻,方案也务实。”他首先肯定,然后转向陈朝阳,语气诚恳而务实:
“陈书记,郑教授关于优先保障传统农具和简单器械改造利用的方案,是解决春耕燃眉之急最稳妥、覆盖面最广的途径。
那十几台‘土法农耕机’可以作为亮点尝试,但不宜过度依赖,其安全风险和工作效率的不确定性太大。
至于发电项目,”他看了一眼那几台原型机,承认其长远价值,“确实意义重大,但眼下春耕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能否这样:在确保春耕农具生产所需人力和物料绝对优先的前提下,利用间隙时间和部分剩余废料,稳步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84章 春耕与工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