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仿佛一道晴天霹雳,李母身子晃了晃,心中似乎早有所感,如今确认,只觉天旋地转,身子发软差点瘫倒下去。
李向国和李秀兰惊呼一声,赶忙扶住她。周围的村民们也都沉默了,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牺牲了”她重复着这两个字,声音破碎不堪。
“骨灰组织上派了领导护送下午就能到县里火车站”乡长的声音越来越低。
院子里死一般寂静。只有李母粗重而压抑的喘息声。
过了许久,她极其缓慢地、极其艰难地抬起头,目光扫过悲痛的儿女,扫过满院沉默的乡亲,最后定定地看向乡长,问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心头巨震的问题:
“向民他没给队伍丢人吧”
乡干部一愣,随即用力点头,声音带着敬意:“没有!李大娘!向民同志是英雄!他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李母听着,布满泪痕的脸上,肌肉剧烈地抽动着。她深深吸了一口气,那口气仿佛用尽了她全身的力气。
然后,她推开儿女的搀扶,尽管身体还在颤抖,却努力地、一点点地挺直了那瘦小的脊梁。
“好好”她喃喃着,浑浊的泪眼中,除了无边的悲痛,竟缓缓燃起一丝微弱却无比坚韧的光,
“没给部队丢人就好我儿没白死没给祖宗丢人”她转向李向国和秀兰,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收拾收拾去县里接接你弟弟回家!”
车轮碾过铁轨的单调声响,如同沉重的鼓点,敲在徐卫华的心上。
北上的列车在盛夏的原野上奔驰,窗外是新的生机,却丝毫无法驱散他胸中那团铅灰色的阴云。
“哥!带上我吧!我力气大,枪法准,打坏人绝不含糊!”记忆的闸门再次被冲开——那是三年前,东北冰天雪地的征兵点。
十九岁的李向民,穿着打补丁的旧棉袄,脸蛋冻得通红,眼睛里却燃烧着纯粹的、渴望战斗的火焰,死死拽着他的衣袖。
是他,徐卫华,当时还是营长的他,看着那双热切的眼睛,点了点头,亲手把这棵好苗子带进了队伍
而如今,带回来的,却是一盒骨灰,一面红旗,两枚勋章。
巨大的愧疚噬咬着他的心脏,让他几乎喘不过气。他闭上布满血丝的眼睛,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
安达县简陋的小站台,气氛凝重。接到通知的县、乡干部肃立一旁。
最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124章 回家